玉林市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系列报道④ 塑形铸魂两相宜

玉林日报 2019-12-15 07:11 大字

漫步在容县容西镇思传村大櫈坡,只见整个村屯流淌着灵动祥和的气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达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繁花似锦,村庄泥墙上绘着画,就连农居旁的鸡鸭棚也披上了色彩鲜艳、风格多样的华丽“外衣”,美丽的乡村景色使人赏心悦目……

“美丽乡村”应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玉林找到了一种可复制推广的建设模式 就地取材,旧物利用,节约成本,修旧如“旧”,突出本地特色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增强人文魅力,留住乡俗、乡味、乡愁。

“每个村都做到一村一策,量力而行,不搞千村一面,而是保留传统特色,注重内涵,涵养乡风,各有风格。” 每个醉美乡村,都是醉美玉林的缩影,它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仅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也辐射带动更多农村走上振兴路,让示范村建设经验可复制、能引领,实现示范村宜居、宜业、宜游。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一砖一瓦建设诗意家园

在博白县亚山镇潭岸村杨屋屯的入口,三柱村标墙是该屯的标志:极具古韵的书法字体,迎风摇曳的三角梅,年代感十足的大水缸、红砖四方柱、斜坡小阶梯。有谁能想到,如今别具一格的村标墙,一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块三角荒地。

“之前这里是一块三角荒地,杂草丛生,但作为入屯的必经之路,面积不大却位置重要,我们在村标墙上花了不少心思。”潭岸村村支书覃胜杰告诉记者,为了成功打造出杨屋屯的第一张名片,镇里、村里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最后,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硬化扩建村道、清理荒地杂草;村里的能人巧匠施工,利用村里拆旧房留下的旧砖头砌起了三根高度不一的长方体立柱;村民从家中拿来旧水缸,经过简单的修饰后置于柱顶、种上三角梅,并用红漆在三个大缸上写上“杨屋屯”三个楷体大字……村口变美了,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村民对生活的寄望。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玉林市首先把村屯中的乱搭乱建拆除掉,包括一些破旧房子的断壁残垣等。在清拆的过程中,各村屯都非常注意把清理出来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包括自行车、瓦罐、瓦片、瓷器、石器、桌子、桶等,这些物品只要进行创意加工和二次利用,就会变废为宝 废旧的自行车、电视机、轮胎、瓦罐砌在围墙上,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在北流市,他们也按照“新房子好看,旧房子好住”的理念,由国内著名设计团队鲍国志工作室设计,对旧房子“修旧如旧,就地取材”进行修缮,让百姓住得舒服,留住乡愁,或将部分房屋打造成共享农庄、民宿客栈、茶馆、图书馆、咖啡屋、艺术工作室等。

“在实践中,我们没有高大上,没有大投入,没有大建设,有的只是农户舍不得丢弃的旧物利用、闲置旧房的拆除或改造,荒闲土地的清理和复绿,沟渠和池塘的打捞和净化,时时处处都透露着农民群众单纯质朴、乡土气息的家园情结。”玉林市乡村振兴(“美丽玉林”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覃新崇如是说。

既塑形又铸魂

一景一物留住美丽乡愁

红瓦黄墙的成片老院落修葺一新,房前屋后的瓦罐里种植着盆景和花朵,老物件挂在墙上,村口老榕树下摆着石磨石墩……走进福绵区十丈村,独特的岭南乡村风情扑面而来。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玉林市始终注重对玉林村屯文化中特有的农耕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独特风俗等的挖掘、保护与传承,达到既“塑形”又“铸魂”的效果。

白泥湾是玉州区南江街道广恩村的一个自然村,也是玉林市美化家园大行动“三清三拆”第一批试点村屯。白泥湾古村位于南流江故道旁,绿色生态和湿地生态丰富多样,两岸竹林连片,还有野鸭子、红毛鸡、画眉、山凤等野生动物。这里还是传统客家古村落,村里有古朴、典型的客家旧居,而且是依南流江故道古丝绸之路而建,村子里的守江碉楼与古丝绸之路相呼应。十几年前,村民纷纷搬到新村建房,古村被荒置,但原貌没有多大改变,仍旧保留有原来的乡土特色。

今年8月,按照鲍国志乡建团队的规划,广恩村开始对这片占地面积约1.6公顷的古村进行“三清三拆”,将非主要建筑、倒塌的80多间房屋拆除,清运废弃堆料土方370多车次,对于有修复价值的客家旧居则保留并统一规划,还对拆出来的古青砖、青瓦、泥砖、石材等建材一一疏理回收再利用。经过规划,这个“空壳村”逐渐展现出它的魅力和文化。

“我从小在老村生活,1992年才搬到新村居住。”白泥湾村民唐斌告诉记者。看着老村正在进行修复、改造,唐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到古村的修复改造活动中,“这里承载了我太多儿时美好的记忆了,希望能把它建设好,让人们看到它最美的一面。”

建设前要先开展“三清三拆”,一开始村民不理解,不舍得拆。“这些都是村民儿时生活的老房子,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儿时的记忆。”长期驻扎在福绵区成均镇成均社区山心塘屯,对该村屯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进行现场施工指导的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现场施工员谢声炎理解村民的想法,他告诉村民,与其让这些老房子继续荒废下去,不如交给村集体统一打理,能修复就修复,无法修复就拆除。“我们的设计是尽量保持原貌,保持原本的农村、乡土特色,而不是破坏,是要用另一种方式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而在容县容西镇思传村大櫈坡屯,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对墙面进行的墙画设计,除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乡风文明主题外,还结合墙面的不同特点来设计,有的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生活的画面,有的紧扣生态环保主题,以绿色、环保、循环为主线,进一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让一面面墙“活”了起来,一幢幢民居披上了色彩艳丽的“外衣”。

“除了坚持历史传承、内涵发展,我们也注重弘扬文明风尚,在村屯建设中,充分运用墙体文化倡导新理念,摒弃陈规陋习,积极传播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让墙体文化成为村民道德文化熏陶的‘天然课堂’。”覃新崇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容县提高驻村工作队员带富能力

本报容县讯“这蜜桔味道好、产量高,咱明年也要种上几十棵。”近日,灵山镇旺维村第一书记宋荣和工作队员李诗懿带领10多名...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