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踪间见精神 ——张向明与他的散文集《萍踪丝语》

玉林日报 2018-10-22 07:02 大字

接龙桥头立张君,萍踪丝语出龙文。

物我同心铭宏志,春秋会意铸精神。

——读《萍踪丝语》有感

这是广西民族学院教授龚永辉在读完北流作家张向明的散文集《萍踪丝语》(中国文联出版社)后,情不自禁写下的一首七言,很好地把握了张向明其人其文的风采与神韵,特别是那“物我同心铭宏志,春秋会意铸精神”两句,将散文家与阅读者双方心意沟通、神思契合的妙境昭示得甚为贴切。

北流虽只是一个县级市,却因水土独蕴、钟灵毓秀,文人墨客非常集中,享誉区内外。张向明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多才多艺,笔耕不辍,才思敏捷,文艺创作“全面开花”,在出版了多部书法、篆刻专集及中篇小说集后,又将其散文力作《萍踪丝语》奉献出来给大家,当代著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吴泰昌为其作“序”,令人既欣赏其才气,更佩服其勤奋。

《萍踪丝语》洋洋20余万言,收入作者55篇散文作品,基本上属于游记体裁,记叙描绘域内域外的山川风物,一半篇什与其家乡北流、容县、桂林、大瑶山一带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有关,如《道教·葛洪与勾漏洞》《怀古幽思鬼门关》《横县怀秦观》《康有为与桂林》等;另一半则是在祖国各地乃至国外一些风景名胜游览采风所得,如《圆明园废墟》《枫桥与寒山寺》《黄山两日》《赴泰国约记》(凡13篇)等。张向明对其所涉足过的诸多地方,不管是熟悉还是陌生,都怀有巨大的热情,并从历史文化的视角去观赏、品味、探寻,并善于在记述自然的山川风貌时,将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与民俗风情穿插其间;尤其还把由此产生的种种感触、情致融汇其中,这便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能体现鲜明的个性,使读者愿读、爱读。

而笔者最感兴趣的,还是张向明写自己家乡的篇什,叙事之熟稔、绘景之细微、用情之醇郁、行文之遒劲,超越他作;更因将其地与许多历史名人连在一起,如到过勾漏洞炼丹的葛洪、被贬官从鬼门关走过的苏东坡、伏波将军庙供奉的马援、在海棠桥畔填词的秦少游、名噪西晋的绿珠姑娘等,使人顿生亲切、神秘、向往之感。

此书名曰《萍踪丝语》,“萍踪”者,既有旅游观光之小“萍踪”,也有人生工作之大“萍踪”。因茕茕旅程是“萍踪”,待人处事又何尝不是“萍踪”?所以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在忙碌之余,我开始了把思维的翅膀,融进那无穷尽的时间所造就的历史风物中,融进那无边际的空间所造就的山山水水间,于是才有了一些在忙碌中形成的零碎的文字。”又说:“往往在夜深人静之中,我会独坐孤灯之下,面对历史和现代的书籍,默默地努力去寻找,但在历史的浩瀚和现实的喧嚣中,有时候我觉得找到了属于自我的某种感性的思维,有时候却又是一脸的迷茫和失落。无奈之中,我会摸摸自己飞霜的两鬓,摇摇头,在无奈中晦涩地一笑,而就是在这晦涩的一笑间,我又电光火石般闪烁出一个念头,那种迷茫和失落,是因为时间的无穷尽和空间的无边际所造成。”还说:“对于一个公务员来说,兢兢业业地尽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完成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一些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情理中的事。于是,忙碌在我的人生轨道中就有了落脚点,就有了忙碌中的充实和乐趣,就有了某种意义上的高尚。”因此,于萍踪间、于散文间,也可清晰地见着人生精神、地域精神了。而这种精神,就是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干事业的精神,就是保持自我谋文艺的精神。

新闻推荐

“广西最美古树”玉林12株入选 谢鲁山庄百年白玉兰排名第一

谢鲁山庄105岁的白玉兰本报讯(记者周立华)近日,由自治区绿委办组织开展寻找广西最美古树系列活动。经各市推荐并由自治区绿...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