鬰林州城宗祠回忆

玉林日报 2018-06-06 11:17 大字

玉林城古称鬰林州城,建城于宋朝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即公元996年,至今已有1022年历史。州城比容县、北流等县城都建得迟,但是,鬰林州城虽不大,建筑却很坚固,城墙基础垫石条,整座城内外墙以城砖包皮砌固,再内填黄土夯实。城墙厚达3米多,高6.33米,城墙周长1714.95米,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上面可作通道,农民可作晒谷场。共有五门:东门曰迎阳门,西门曰西城门(曾曰西镇门),南门曰南董门(曾曰武安门),北门曰拱辰门(曾曰永宁门),清末又增开一新西门(在现踏浪商店门前十字路口,出新西门就是原水浸社)。据有关资料和老一辈的介绍,鬰林州城是当年广西除桂林城外,建得最坚固的城池。州城东南西北四门,还是瓮城结构。因此,历史上少有能攻陷州城的记载。

在鬰林州城,因面积小,城内除了官衙、书院、文庙、佛寺、道观、教场等,宗祠就占了很大比例。至于民居、店铺虽数量多,但规模都很小,占地就不显得比例大。清朝时期,兴旺的商贸活动在南街、西街、北街及西门一带。

玉林居民古时很重视宗祠建设。宗祠是什么?亦称家庙。在我国古代,宗祠是社会同族子孙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场所。今天的年轻人,尤其城市长大的年轻人,可能对宗祠比较陌生。

玉林原土著居民是所谓的“南蛮”,是少数民族,汉人大多则是元、明、清朝南迁而来,包括陈、李、黄、梁、周、杨、张、苏、钟等聚居姓氏。这些南迁而来的姓氏,为了安全,联络团结起来,加强族内亲情,解决族内大事,对外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就筹集力量,以建祭祀祖先场所的方式,集中同族力量应对社会的变化。州城内各姓氏宗祠则几乎都是各姓族人全力兴建,因此各祠规模很大,宏伟又精雕细作。一般都是三座两廊的制式规模,面积小的占地一亩余,大的有三四亩。有些姓氏人口虽不多,也极力建设。因此,在面积2平方公里的州城内,大小宗祠数十成百计,由于各宗祠面积大,有的一座宗祠就比十余间、甚至数十间平民民房大。

我们现在乡间看到遗存下来的宗祠,都是当年乡间最大、最宏伟的建筑物;而在当年的鬰林州城内,宗祠也是城内最辉煌的建筑。当年,包括城周边,最宏伟的民间建筑是:文昌阁、粤东会馆、万花楼,除去城内官方和半官方的建筑如孔庙大城殿等,宏伟的建筑就算宗祠了。如:南街龙井边的龙氏宗祠,在鬰林州城宗祠中,首屈一指,仅次于粤东会馆。

在南门外有规模大、建筑宏伟的南门陈家庙,现还完整地保留整个大院,曾作纺织厂,是玉林保存至今最完整又最好的宗祠了。在西门外的西街西端禾广塘旁典牲社,有国库开支建的文丞相祠(文天祥),也是玉林文氏大宗祠家庙。在文丞相祠隔禾广塘相望的玉皇堂,有周教甫祠,明嘉靖年间安徽凤阳定远县人周勋以参将职来鬰驻军平乱,获定国将军职,年迈致仕后在鬰林落籍,此祠为周氏支系的家庙。

鬰林州城内的宗祠,每一间都是雕龙画凤,大门厅堂门外廊大都用玉林当地产的麻花点的花岗岩建石柱,宗祠厅内,有石柱也有用格木、楠木作柱,祠内有客厅、拜厅、供(祭)厅,还有厢房、厨房配设。大宗祠都有内外大地坪,尤其进祠堂入门的地坪最大,如周氏大宗祠入大门后的地坪,在1955年时就建设了玉林第一电影院,可想更大姓氏大宗祠的规模了。在大宗祠内的祭厅,设有祭祀的神主牌供台,神主牌按始祖、二世、三世……顺序排列。上供台神主牌是收费的,儿孙都希望父母、祖公能上神主供台四时祭祀,体现孝心,就都极力筹钱圆心事。宗祠内设有香公,每天值祭上香,每年更有春秋二祭举行,全族人聚会一堂,举行重大祭礼和聚餐。在建祠时,各宗祠就集有经费,添置宗祠田产,少则百亩,多则数百亩,田租作为宗祠活动基金。此外,不少在城内的宗祠还有其他商铺、房屋经营或出租,如周氏五属祠除田租外,还有县前路玉州区总工会对面数间店铺,这些都是维持宗祠正常活动经费来源。宗祠这些田产、房产、店铺的收入叫蒸常租。对宗祠家庙经费使用是严格的,每年要向宗祠监事、理事会报告开支账目。不少姓氏的宗祠、家庙还立了许多规章制度,有监事机构。为了鼓励本族子孙读书、考功名,光宗耀祖,特从蒸常田租收入,取出部分扶助奖励读书子弟,到州城参加科举考试,也可在宗祠借住。不少家境贫困、读书上进出色的裔孙,都获得过蒸常钱的帮助。

宗祠,这个历史长河遗留的产物,在今天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时代,影响小了。它既有落后的一面,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今凭记忆记下来,留给后人追忆,了解以往年代不同社会现状,或给有兴趣研究者提供线索。

新闻推荐

“六一”前夕,新闻扶贫行动让山里娃圆梦—— 最美的礼物 灿烂的笑容

5月29日下午,玉林日报社、玉林市新闻记者扶贫济困联合会记者再次前往容县黎村镇太和小学,与记者同行的还有玉林市品正商贸...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