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硬还要巧出招 ——我区农产品主产区调查
本报记者
按照我区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广西除21个城市主城区外,90个县域有33个为农产品主产区,其发展目标是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县。
近日,经过深入我区部分农产品主产区调研采访,记者发现这些县在发展中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瞄准市场需求升级的新趋势新变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起了一县一个或一县多个“拳头产业”格局,从而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自治区农业厅专家认为,他们的经验对我区其他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立足优势资源 做强主导产业
产业是兴县之基、富民之本。发展县域经济,就要从根本上把产业立起来。
农业产业是农产品主产区的优势主导产业。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我区被列入农产品主产区的县份,基本都能做到“宜农则农”,抓准主导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走出差异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并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沙田柚种植在容县有上千年历史,是该县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近几年来,容县沙田柚迅速发展起来,种植面积已从2009年的9万亩增至目前的18万多亩,年均增长1万多亩,种植范围覆盖全县15个镇。
全州县因地制宜,引导18个乡镇的农民根据技术和区域优势,做好“农业四子”文章——做优“米袋子”、做丰“菜篮子”、做大“果盘子”、做靓“花仙子”。而今全州拳头农产品逐渐掌握市场话语权。每年稻田养殖乌鲤禾花鱼总面积40万亩,总产量5万吨,稳居全国第一;金槐种植面积30万亩,投资1.2亿元建成的两条芦丁生产线,年加工金槐米4000吨,成为亚洲最大的芦丁提取和金槐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中国金槐之乡”……
龙州县则依托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优势,在“早”字上做文章,蕴育出全国少有的早熟特色农产品。乌龙茶春茶比主产区福建省安溪县提早1个月以上,秋冬茶可推迟1个月。这一早一晚的时间差,使得龙州的茶叶生产具有产量高、上市早、品质优、效益好等优势。早熟柑比广西其他地区同类水果提早40天左右,是全国柑桔品种最早上市的地方。黑皮果蔗秋天种植,比其他地方提早3-4个月。黄瓜每年2月下旬到3月初即可上市销售,远销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成为南菜北运的拳头产品。
只有抓特色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抓规模才能避免“提篮小卖”,应对市场挑战。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我区各农产品主产区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化优势,迈出做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第一步。
容县通过补助规模种植,搭建销售平台,力促全县“十三五”期末沙田柚种植面积达25万亩;龙州按照“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规模近万亩的黑皮果蔗生产基地和产品收购市场,成为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名的黑皮果蔗生产集散地,年均成交量10万吨;全州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面积42.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0万亩,禾花鱼、东山猪、文桥鸭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促进园区建设 强化基础支撑
发展县域产业,不能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遍地开花”的老路,要通过园区的合理布局和建设,把企业和项目集中到园区,提升产业集聚集群集成水平。
7月底,龙州县上龙乡武权村那赧屯的1300多亩“双高”糖料蔗基地的糖料蔗,在烈日下挺拔健壮,蔚为壮观。该屯实施“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前,地块多、面积小、分布散、机耕难、效益低,甘蔗亩产仅有三四吨。由于劳力不足,耕地撂荒现象严重。2015年以“并户联营”模式实施“双高”基地建设后,土地整治、水利设施建设、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法种植等各类项目集中“宠幸”,糖业公司也跟进服务。如今,该屯糖料蔗亩产保持在8吨左右,农民亩收入比以前增加970多元。撂荒田地和不宜耕种的劣质地,也因现代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而变成高产高糖的上好地。
农业基础薄弱是目前农产品主产区的共性问题,而通过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区,促进园区企业项目三位一体、同步发展,是我区重点支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龙州县水口边贸扶贫产业园通过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及市场运作等多种模式进行建设。园区引进企业,利用进口的坚果、冰鲜水产品、粮油、水果等原材料发展贸易深加工,不仅推动贸易加工业成为龙州新的支柱产业,还通过二产向一产延伸,支撑带动了坚果种植产业的规模发展。
龙州水窿果蔗产业(核心)示范区引进龙头企业后,把下雨便涝的“望天田”,改造成为连片、滴灌施水肥的现代农田,黑皮果蔗不仅注册了商标,还打响了品牌。
一二三产融合 提质升级强农
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推动产业融合,关键靠创新驱动。我区力推县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发展分享经济、跨界合作、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发展新亮点。
全州有“桂北粮仓”的美誉。7月26日,记者来到全州县才湾镇,在322国道两旁,几十家米粉加工厂机声隆隆,装满干米粉的车辆一辆接一辆。
“世人只知道桂林米粉名扬天下,可没几个人知道80%的原料米粉来自全州。”县粮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县上规模的米粉加工企业多达34家,年产干米粉33万吨以上,占据全国干米粉市场过半。
一家米粉加工企业的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州大米一吨卖3400元左右,而干米粉一吨可卖到4000元,且多用碎米。”这“一榨一干”转型升级,一吨米产值就多出600元。
容县沙田柚产业也通过“接二连三”迸发活力。以往,每到沙田柚收获季节,就会有上万吨的柚子皮被丢弃。如今,通过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柚子皮变废为宝。
该县沙田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研发出残次果深加工和柚皮综合开发利用等工艺,成功实现产业化,不仅解决了保鲜难的问题,加工产品也比单一销售鲜果价值提高3倍以上。
目前,容县以沙田柚产业示范区等园区为重点,拓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功能,2016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8900人。近4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多万人次,年均增长32%;经营收入110.6亿元,年均增长35%。
龙州县相关负责人分析,我区农产品主产区县份,普遍存在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产业链条短的弊端。
据了解,龙州县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分区与原料生产基地虽已初步形成,但加工企业与之并进不够。全县现有涉农龙头企业29家,但除蔗糖产业外,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带动幅射作用弱,拉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因缺乏资金投入,产品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品质不高,缺乏有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力的名优产品,难以获得丰厚利润。
近年来,兴业、靖西、柳城、兴宾等县区,通过“农业+项目”“农业+工业”“农业+电商”“农业+旅游”等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让市场连接车间地头、直通商家客户,产品不仅卖得出,还能卖得好。这些成功经验,成为全区农产品主产区大力推进县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借鉴。
(记者/袁 琳 邱宜钢 唐广生 实习生/林 薇)
新闻推荐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 ——2017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玉林市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8月1日下午,2017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玉林市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研讨会在市委党校举行。会上,中青班14位学员代表聚焦绿色发展主题,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从绿色旅游产业、生态养殖、绿色农业、绿色...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