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容县自良镇龙镇村的“解塘”习俗已有200多年历史。昨日,该村举办了一场传统捕鱼文化节,吸引了一万多人围观、一千多人参加捕鱼大赛—— 龙镇“渔夫”昨日集设网提纲万

玉林日报 2017-07-03 18:05 大字

    一万多人围观、一千多人参赛——大雨浇不灭的狂欢

7月2日一大早,容县自良镇龙镇村已是人山人海。由自良镇龙镇村村委会和容县萧氏宗亲联谊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龙镇村传统捕鱼文化节,在人声鼎沸中开始了。

当日9时许,记者走进自良镇龙镇村时,村民们早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比赛现场龙镇塘前。尽管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但依旧浇不灭群众的热情,他们打着伞围在池塘旁,而志愿参加比赛的村民、游客,早早就准备好了捞网、蛇皮袋等捕鱼工具。70岁的老人家肖裕华老早就守候在龙镇塘边四处张望。肖裕华是捕鱼节的常客了,“就图一个高兴,能来的时候,尽量过来。”他笑着告诉记者。

10时许,传统捕鱼文化节之捕鱼比赛正式开始。等待在岸边的乡亲父老以及来自各地的游客,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鱼网、鱼笼,甚至水桶、脸盆、簸箕,潮水一般地涌进龙镇塘里。一时间,水花乱飞,泥浆四溅,整个龙镇塘都沸腾起来了。为了抓住躲藏在浑浊的水里的鱼,参与者们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或捞,或抓,或用衣服拉网……而岸边,激动的观众则成了指挥者,提醒他们的朋友或亲人应该怎样拉网,怎样装筐,还会动手把鱼拉到岸上来。平时寂静的龙镇塘,一时间成了欢腾的海洋。

61岁的罗世文成了这次捕鱼节的“捕鱼达人”,他以捕获了14斤鲤鱼的成绩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来自自良镇中平村的罗世文当天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守候着。比赛结束后,当他准备上岸时,记者上前拉了他一把,他忍不住地对记者说:“真爽!我捉到了5条!”随后迫不及待地拿去过秤。

“今年的捕鱼节,有一两万人在这里观看,下塘抓鱼的估计有一千多人。我们也感到惊讶,比往年多了那么多人。”2017年龙镇村传统捕鱼文化节负责人肖剑告诉记者。

传承200多年——“解塘”习俗凝聚建设家乡的力量

“我们龙镇村捕鱼节的传统,最早源于‘解塘\’的习俗,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龙镇村人萧孟对于龙镇村的文化下过一番苦功夫。他向记者解释,“解塘”实际上就是开禁的意思,平时龙镇塘不允许人们下去捕鱼,只有在某个特殊的节日,大塘才开禁,允许全村人都下去捉鱼。而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村里“解塘”的日子。

“两百多年来,解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把‘鱼正\’捕捉完了以后,塘里还会留下数量不少的‘杂鱼\’,比如塘角鱼、生鱼(黑鱼)、鲫鱼、黄鳝鱼等,还有塘虾,都可以任由全村男女老少自由捕捉,谁捕到归谁。这才是‘解塘\’的核心内容。”萧孟说。

据介绍,解塘前要提前两三天排水。由于塘水多,泉水大,两三天时间只能排掉大半的塘水,而塘中间是像锅底一样凹下去的,到了死水的位置,水就流不出去了。这时,所有的鱼都集中到了池塘中间的水窝里,便于捕捉。

“解塘不仅仅是解禁,还可以解疙瘩,解冤仇。经过两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活动如今演变成了维系萧氏宗族血脉关系的纽带和凝固剂,升华为维系龙镇人根与魂的文化传承。”萧孟告诉记者。

“龙镇村‘解塘\’这种习俗两百多年来从未间断过。”肖剑告诉记者,“解塘”是龙镇村每年不可或缺的传统节庆与盛会,也是龙镇人不可磨灭的集体的欢乐记忆,随之衍生的传统捕鱼文化节,利于唤起人们的乡愁,唤起龙镇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我们要继续举办捕鱼文化节,将其传承下去,这对于我们建设自己的家乡,是极其有益处的。”肖剑介绍。今年,龙镇村被自治区定为“自治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目前,村委会利用试点项目资金,采取土地流转的模式,利用龙镇村老屋、山径、大坡、察塘、山塘等现有的近300亩连片水田,种植优质高产莲子,并综合利用种植莲子的水田立体养殖本地土鸭以及高产杂交日本泥鳅鱼,建设一个“田上种莲、莲下养鸭、泥里养鱼”的现代立体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基地。同时利用莲花长达三个月的花期举办“龙镇荷花文化节”,带动龙镇村开展乡村生态农业观光游。而举办“捕鱼节”正是“龙镇荷花文化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大大增加了“龙镇荷花文化节”活动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更具有群众性、娱乐性。

新闻推荐

国际旅游目的地 “海丝路”遗产城市 “十三五”玉林旅游高大上

玉林市将重点打造"山水养生+运动养生""山水养生+乡村旅游"等系列山水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十三五”期间,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玉林市近日出台《玉林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