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物探苦 偏向苦中行——追寻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成长足迹(二)
本报记者 张日芳 覃光英
从1975年秋成为广西地矿局第六地质队(下简称六队)一名物探操作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大年的名字,都与物探科学紧紧相连。
其实,42年前,当黄大年扛起探测仪器走在容县群山中时,他就知道这份工作的艰辛。“这孩子天生是有追求的人,明知是苦,但勇于挑战,注定与物探结缘。”黄大年当年的技术主管、带班老师关瑞清说,黄大年后来在地球物探领域上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他有“偏向苦中行”的劲头和刻苦攻关的精神。
黄大年的这股拼劲和这种精神,在他告别了轻松快活的少儿阶段后,进入高中就比较明显。
高中阶段,黄大年就读于贵县附城高中(现港区高中)。当时,学生白天劳动、学工学农,晚上自学。因历史原因,晚自习其实属自由状态。同学们结伴玩耍之时,黄大年却争分夺秒,每一天都以自学来丰富自己。他自学文化课,还学习书法和写作,学校要出的墙报,多由他一手包办。其同桌蔡琼说,班主任朱永昌曾这样评价:白天劳动已经很累,每天晚上还坚持苦读几个小时,大年真舍得拼啊!
不少同学纳闷:又不用高考,拼什么呢。关于这一点,黄大年曾和蔡琼聊过。他认为丰富内心非常重要,这是成长的问题,与有没有高考是两码事。“我们都自然而然地觉得,看到他,就看到一股向上的力量。”蔡琼说。
这股拼劲蕴藏的能量,延伸在黄大年日后艰苦的物探工作中。1975年10月,黄大年顺利通过招考,进入六队工作。当时,正是国家紧缺煤、铁矿的时期。六队启动了“找矿大会战”,号召员工以找矿为荣。初来乍到的黄大年在大会战氛围中被分到位于容县罗屋矿区的三分队任物探操作员。当他背起物探仪器,在陌生的领域里开展工作时,感到自己的专业学识的确很少,便自觉刻苦攻关。
黄大年的工作,是磁场测量项目,主要对磁铁矿进行参数观测、计算和记录。为尽快进入角色,他见缝插针,虚心向带班老师求教。力学、垂直分辨率、K值、磁感强度等等,一点一滴,丰富了他求知的心灵。由于当时的测试仪器落后,但测量技术又非常严格,特别是磁秤仪对天气、温度敏感,容易造成数据误差,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因每天的天气情况都不同,黄大年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认真校正磁秤仪的K值,确保测定格值的精准度,为团队找矿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物探工作,根据矿区特点定线定点后,操作员需扛着磁秤仪顺线逢山过山、逢水过水,直线观测,绝不可绕道,一般情况下每天观测间距不等的120个左右的点;在记录好每一个数据之后,还要分析一层、负一层的地质,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参数,工整地体现在表格中。这对每一位新手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尽管黄大年平时注重锻炼,但常年的物探操作,也有吃不消的时候。1976年7月,他患重感冒一周,脚面又因湿疹奇痒难耐,但仍坚持工作。有一天,他背着仪器摇晃着又要出发,被同事看到并报告主管。主管劝他休息,他却说“测量多一点,心就实一点”。就这样,他去了距扎营地4公里的山坡投入工作。当晚回到住处,他悄无声息地倒在床上,同事以为他太困睡了,但又想哪有没吃饭就睡觉了的?上前察看,他已烧得几乎不愿动弹。领导要求他一定休息两天,他答应了。大伙想不到的是,出去半天回来后,第一眼见到他时,他又趴在小桌子上制作表格了。同组的韦师傅心疼:“病中是最没精神的,大年你别这样苦自己。”想不到黄大年轻轻地说:“老师我没事。再说,吃点苦是必要的,吃得苦证明我还行。”
野外作业,总是艰险重重,又常饥肠辘辘。无论考验如何严峻,黄大年都淡然面对。两年内,他认真走好每一步,观测、计算和记录的成果在队中最出色。负责检查三分队技术工作的六队地质科物探工程师郭桂年说:“每次去检查,我对大年的工作都比较满意。物探工作要求很严,可以说,他们那组的工作是神秘的工作,数据要求太细。我一一抽查资料,发现大年做的资料每份都一目了然,感觉这个年轻人热爱物探工作,克服很多困难,做事很有条理,很喜欢他。分队根据他提供的原始数据验证,再探,效果都很好。”
黄大年曾说,科学的东西假不了,吃苦若换得真知,再大的苦头也不怕。他狠下苦功,创过一天高质量观测160个点的记录,同时研读专业书籍,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很快成为青年技术尖子。工作一年后的1976年底,他因参与探获中型铁矿床一座而荣获“工业学大庆”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
1977年,孜孜以求的黄大年迎来国家恢复高考的好消息,激动万分!他一心想报读的,是正在实践的专业。在填报志愿之前,他请教了韦师傅。这位和蔼的长辈告诉他;“地质方面,物探专业是尖端的,能走得很高,但过程很苦。”苦,算什么呢!黄大年坚信:吃苦就是一场修行,他要在物探的空间来一次畅快的修行!于是,他选择了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学区),工整地在专业栏填下“物探”二字。随着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他走上了物理探测的新平台。
新闻推荐
根据客户个性需求生产特需产品 融入“一带一路” 容县陶瓷出口增三成
深受市场欢迎的新骨瓷产品。6月14日上午10时许,容县灵山镇一家颇具规模的日用陶瓷企业大门敞开,3辆满载产品的大卡车缓缓开出直驶梧州海关。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批产品出口的目的地是俄罗斯,企业通过主...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