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生□杨再礼
“安医生”的真名叫什么,真的没有人记得,也没有人去记,反正方圆十里,看到他时都喊安医生。
安医生是个老头,常年都在走乡串寨给这里的山民们看病。走在乡间路上的安医生是个清矍的老人,他身材修长而清瘦,身穿黑色土布衣,头上扎着一条黑色的长帕子,手里握着一根有些发亮的柺杖,柺杖一头像长颈鹿角,另一端则安放铁尖,由于长时间跟地面摩擦,那铁尖铮亮着。这铁尖另有一个好处,就是用它能挖开地上的泥土,采挖到深埋在地中的草药根茎。他的腰间挎着很陈旧的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为人看病用的针、针筒、棉球、酒精等。他还有一个小布袋,里面则是他从山上采来的草药,根呀、茎呀、花呀、叶呀都有。
安医生不抽烟,但少酌,只限于一小杯。所以每次山民们请他看完病,总是用一把黄豆炒鸡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山里,家家户户都穷得丁丁响,最能拿出来的菜或许就是鸡蛋炒黄豆了),再用小魔罐温一杯土酒,让他慢慢食用。主人是不陪他的,因为那点下酒菜一个人都吃不饱。小孩子更是不可能陪吃,饿得馋馋的孩子会抢食那些香气四溢的鸡蛋炒黄豆。每到吃饭,这些孩子都被赶出门外,在屋角去闻着屋子里飘出香香的鸡蛋味,或是趁大人不注意,假装溜进屋子找什么东西,安医生看到小孩,都会叫:“娃娃,来吃饭。”此时,大人会接过话:“这孩子吃过了,安医生你快吃。”安医生懂得这是主人的客气话,他用筷子夹起一块鸡蛋炒黄豆,递过来:“来,娃,拿去吃。”小孩飞快接过,然后像一只兔子蹦出了屋子,心满意足地去外面躲着吃。
安医生的医术到底精通到何程度,这在当地没有什么比较,反正一旦山民家中有病人,主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去请安医生来。”安医生来后用手把把脉,翻翻病人的眼,说句:“没大碍。”便或是用银针插,或是打灯火,或是煮草药喝,经过几天调理,病人就好了。遇上重症的,他会说:“往大医院送吧。”他说这话时,家人就得小心了,他或许是在暗示,这病人难好了,得准备后事了。后山屯有一户刘氏,男人长期外出,年轻的媳妇独自带一小孩,小孩三岁时得了肺炎,年轻媳妇不知道,以为是小感冒过几天会好,等到小孩哭到无力时,才慌忙喊安医生,不巧的是安医生外出了,等到傍晚他赶来时,这小孩已经被家里老太爷放置在大堂的泥箕里,只等一落那口气就拿出去。安医生用手把着小孩的手脉,又用手翻着小孩的眼皮,然后对小孩的家人说:“我给他打一剂针,你们抱着他往县上的大医院跑,若有缘分,或许能救。”从山村到县上,走的是50公里的路程,但听了安医生的话,年轻父母抱着小孩就往县城跑。或许真是有缘分,走了10多公里山路,竟然遇上从县里来的一辆汽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坐汽车是山民们遥不可想的东西),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医生后来对小孩的父母说,这小孩,慢来一个小时就没了。这小孩后来考上了大学,学医的。他说没有医生就没有他,当个医生多医治病人算是回报吧。
安医生离世时,场面热闹空前,方圆十里乡村人户,家家户户出人出工去相帮,出米的、出肉的、出柴的,热热闹闹大办了七天七夜,这可是五代同堂或大根大族人家才能享受到的规矩。出殡时,送葬的人群连绵延长着几百米,那口红色的棺材像在一簇奔跑的蚂蚁群中起起伏伏,欢乐地“跳动”着……
走在前面的那块灵牌上,端端正正写着:安仁芝。
新闻推荐
容州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 “接二连三”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
峤北村铁皮石斛闻名遐迩,千秋村沙田柚声名鹊起,大榄村番石榴果实累累,一批批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问世,一家家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崛起……近年来,容县容州镇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加快...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