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江岸绿”
江岸历来多出读书进学入仕途之人。(通讯员 何庆皓 摄)江岸村民喜好读书看报(通讯员 何庆皓 摄)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玉林城北郊一里之遥的清湾江(附近村民称之为大江)上,有一条用木板架设的木桥--大江桥。走过这摇摇晃晃的大江桥一百多米,有一条稍小的江,当地人称细江(又称丽江)。过了细江桥即是江岸村。村中多果树,远望绿色一
片,村人称之“绿色长城”,又有“江岸绿”一说。
“江岸绿”赏心悦目
细江是大江的支流。上游自牛轭湾进入江岸地界,流经陈肚陂塘后蜿蜒曲折而下。两边岸上多种植果树,以柑橙最多,还有番桃、荔枝和其它竹木。江流经村东面环村而过,中段建有细江桥,接下来是细陂塘。再穿越一片片果园,环绕原玉林县养蜂场半圈,流入原玉林县一中校园,流过进士陂,再绕经学校北侧向西望桥桥洞而去,下游与大江汇合。江流曲折绵延,高低错落有致。两岸有荔枝、番桃园和连片的柑橙园,还有大小果园沿江环村,果树长得郁郁葱葱,绿荫如盖、如毡,江岸村人称之为“绿色长城”,其特有的绿色则称为“江岸绿”。江因绿而翠,居有绿则润。因江多树多,人们都说,不过江,入不了江岸村;同样也不能一眼望到村中的农舍民居。自古以来,“江岸绿”尽显其“润居翠江”的功能。想起“江岸绿”就觉得爽,它不艳丽,不媚不俗,却赏心悦目。
江岸历来多出读书人
每逢春夏之间,花香袭人,蜂戏蝶舞,鸟雀欢歌,流水潺潺,清风习习,空气清爽温润,人处其中顿觉心旷神怡,荣辱皆忘,有飘然出世之感。听上一辈老人说,这细江有“九曲十三弯,只见来水不见去水(因江流弯折,岸上树荫遮蔽所致),且村中多出清秀俊逸之士。”古有“帽顶多多江岸苏”之说。这块风水宝地,历来多出读书进学入仕途之人。新中国成立后,江岸苏姓有考取清华大学的子弟,陈姓亦出“两考两取”大学的人才。村中进入高等学府就读者众多,陈、李、黄、张、苏五姓人家都有大学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时,有一对夫妇双双考取大学,成为美谈。而社会上亦有“江岸村书种不绝”之说。
江岸村物产独具特色
江岸村的物产亦极为丰富且独具特色,孕育着世世代代的江岸村人。有诗曰:
清湾丽水弯又长,岸上两边是故乡。葱葱翠翠景致美,有果有瓜有桑麻。萝卜大似胖宝宝,朵朵银花夜来香。六月荔枝火样红,番桃引来天上仙。日照柑橙金一片,果香飘溢醉九州。江村果蔬有奇效,村中代代出才人。
柑橙质优价贵产量高
江岸村的柑橙远近闻名。这果似柑非柑,似橙非橙,因其兼有柑橙两种水果的特质故名。它皮薄肉厚汁多,清甜甘香似蜜,饱食不腻;且含有多种丰富维生素,常食能益智养颜,增强体质。一到成熟季节,虽然价格不菲,但慕名前来购买之人不绝,自然也招来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果农们也就在自家果园中搭建“茅寮”(简易房子)看守。水果一般要到冬至之后才全部收摘回家,放进大缸中,点上香来熏至春节再上市,这样能卖更高价钱。有一次,一位农妇种的柑橙让人垂涎欲滴。因丈夫亡故,只得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和一条猎狗守果园。因猎狗在月黑风高之夜在附近的农田猎得一条两斤半重的“吹风蛇”,竟把那些偷果贼也吓退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多少能从一个侧面证明江岸柑橙的价值。
江岸柑橙不但质优价贵且产量高。在上世纪的合作社年代,江岸柑橙产量达历史巅峰,年产量达到数百万斤。原玉林县供销社用汽车日夜装运,远销全国各地,声名远扬。
番桃成抢手货
江岸番桃以浓香色美甜脆出名。成熟季节,北流、容县、陆川的客商争相前来收购,同时还有一些制番桃汁的厂家也来抢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细江桥两旁热闹非凡,成了番桃的交易市场。每天早上七八点钟,村民把刚采摘的番桃肩挑车拉来到细江桥头交易市场出售。各地客商云集。一时间,在番桃醉人的芳香中与淡淡的晨雾下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丰收乐章。此时,在玉林城区各个农贸市场,只要是江岸村的番桃,往往因其奇香袭人而成为抢手货。
萝卜清甜软滑无渣
萝卜则是江岸村蔬菜的品牌特产,以清甜软滑无渣闻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时任农会妇女主任的吴姓农妇更是创造了人间奇闻:她种出了一个8.5公斤的雪白大萝卜王。当时政府鼓励农民大力搞好生产增加社会物质,奖励给她一匹大白马,并让她骑上大白马,村民则抬上萝卜王游行,一时在附近乡里传为美谈。
哎!江岸绿色长城所孕育创造出来的辉煌如今已成为历史离我们远去了,可喜的是,其“绿色长城”所孕育的江岸人精神还在!“绿色长城”那独特的“江岸绿”还在江岸人的心中!
新闻推荐
民警抓获刘某...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