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录里,多少抗战勇士
这本泛黄的同学录里,有很多为抗战出力的玉林同学。最近,家住五里桥社区的杨朝彪从一个拍卖会上购得一本《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第一期同学录》,这本出版于民国25年(1936年)的同学录,里面不但有其祖父杨第详的名字,还有很多籍贯玉林的长官和学员。“这本同学录很久以前我家也有一本,是祖父留下的,后来不慎弄丢了。同学录里的人,很多为抗战出过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祖父就是其中一个。”杨朝彪说。
广西民团支援抗战
杨朝彪研究史料得知:1930年前广西主要依靠招募的“旧民团”保卫乡村,1930年9月,败退广西的新桂系利用民团成功摆脱了粤、湘、滇军的四面围堵,感到民团大有可为,开始在全省普遍推行。
1935年,广西省当局将省立国民基础学校与8个民团区的干部训练大队合并,成立“广西民团干部学校”,对全省10万多名基层民团团员进行培训与补训,地址在南宁西乡塘。“我祖父23岁被选送到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回到玉林,任州佩村村长。”杨朝彪说。
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校长为黄旭初,容县人,民国时期新桂系将领之一,排名第四,在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之后。副校长也是容县人夏威。当时的博白四大才子之一、和王力先生齐名的梁存真先生从国立中山大学毕业后,在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担任中校处员。
抗战爆发后,民团抗日热情高涨,在一些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上,如修建湘桂铁路,新桂系征调了30万民团团员。军队在前线作战,后勤基本靠民团支持。粮弹运输、伤员后撤等由民团负责。昆仑关大战期间,各地民团协助工兵修复公路,为军队作向导,疏散掩护群众上山;截击小股日军,成立义勇担架队,救护伤员,组成运输队帮助军队运送各种物资。期间,民团都是自备伙食,有些群众自带枪支和军队一起作战。
抗战胜利后,民团成员各自回家,放下枪务农经商。1950年广西解放后,政府要求村民拿着各自的枪支去登记,后来逐渐把枪支收缴,民团在广西的历史就此结束。“我祖父参加了桂林保卫战”
“当年民团支援抗战条件艰苦,武器简陋。我曾经收藏过一把民团当年使用的枪支,长1.73米,是火铳,开枪前要先往枪杆里填充火药,然后扣动扳机,击发器点燃捻子,捻子引燃火药,把枪膛里的钢珠射出。可惜,这把枪被我弄丢了。”杨朝彪说。
桂林保卫战期间,杨第详是高射炮连上尉连长,驻守在独秀峰。日军入侵桂林前,杨朝彪的父亲才2岁,祖母身怀六甲。“战斗打响前,祖父让祖母带着我父亲回玉林,没想到从此永别。”杨朝彪说,祖母回来后,再也没有祖父的消息,可能是1944年底、1945年初,祖父在战斗中为国捐躯了。
后来,杨家人曾到桂林打听杨第详的下落,遗憾的是无功而返。
同学录上有李宗仁等人的印章
《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第一期同学录》不但有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夏威、李品仙等人的照片或题词,更有他们鲜红的印章。“这不是印刷品,而是李宗仁等人的私人印章直接盖上的,估计是这本同学录的主人毕业后,遇到了李宗仁等人,请他们亲自盖章留念的。”杨朝彪说。
同学录上的名单,玉林籍贯的有数百人,姓名、年龄、别字、通讯地址一应俱全。如杨第详别字“杰英”,年龄为二十三,通讯地址为“鬰林内西门街环球兴大宝号转州佩或鬰林城内吉安街吉安居转”。杨朝彪说,很多学员来自乡村,当时通讯不发达,就让街上店铺转收。
杨朝彪把同学录的照片发到网上,受到区内许多网友的关注,有人请他查阅自己祖先是否在同学录名单上,有人愿出高价收购。有网友说,他们的祖先也曾到民团干部学校学习,后来为抗战流血牺牲了。 (记者刘赛)
新闻推荐
民警在喂小男孩吃饭。...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