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刀山”: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活
元宵节期间,容县都结旅游区新春文化节在县底镇金村举行时,特地举行了广福庙庙会以及“上刀山”、舞狮等民俗活动。
当记者赶到县底镇金村时,刚好碰到表演“上刀山”的绝活。只见广福庙旁边的一块空地中间,被人竖起了一根直径20多厘米、高10多米的大杉木柱,20多把长30多厘米的钢刀磨得闪闪发光,分别插在杉木柱的两侧。
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一位30多岁的由村民饰演的“法师”头插令旗,光着手脚,开始进行“上刀山”表演。在表演之前,“法师”先让围观的群众检验钢刀的真假。锋利的刀刃把试验者拿上的绳子一刀两断,连试几把,把把如此。正式表演时,“法师”在阵阵号角声中镇定自若地用两手紧抓柱上的利刀,两脚踩在刀刃上,一步步向上攀登,到顶后,再有节奏地顺利“下山”。当人们急速的心跳还没恢复时,“法师”已将脚掌提起让观众验看,看见“法师”的手脚丝毫无损,众人“啧啧”称奇。
接着,另一个60多岁的“法师”还把杉木柱上的20多把钢刀解下来,交给围观的群众,让他们拿到磨刀石上用力磨,以便让这些钢刀磨得更加锋利,然后“法师”再把这些钢刀插回杉木柱上。一切准备妥当,这个“法师”又像年轻法师一样,光着双脚,踩刀而上,直至攀登上杉木柱的顶端,一番表演后又顺梯而下,轻盈自如,手脚均没有丝毫的损伤。顿时,号角震天,鞭炮齐鸣,众人紧绷的心才开始放松,留下一段惊险的心跳。
趁着“法师”中途休息的时间,记者抽空采访了他们。年长者名叫李荣,60多岁,是容县自良镇思旺村人;年轻者名叫李弟,30多岁,是容县县底镇古丽村人,还有一个年轻“法师”姓吴,也是30多岁,是县底镇古燕村人。李荣告诉记者,“上刀山”是一种表演绝活,没有什么奥秘,主要是靠硬气功,上下时只要做到稳、准、狠,脚板绝对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轻易地被钢刀割伤了。他们这个表演团体一共12个人,遇到重大的节庆活动或各种庙会,他们才会应村民邀请出来表演,每场表演一般从上午10时开始,中间稍微休息一会,然后一直表演到下午4时或5时,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有时也应邀到外地进行表演,但机会并不是很多。
记者了解到,“上刀山”绝活起源于清末民初,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所谓“上刀山”,一般是用梯子、绳子、铡刀捆绑成人字架,由“上刀山”人赤脚上去。表演内容有口叼一桶水、或嘴咬一口铡刀、或背小孩、或倒立,并有大鼓、锣、钹、铙等相关器具助兴,表演非常惊险,扣人心弦。“上刀山”绝活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流传地域广泛,当地妇孺童叟皆知,久传不衰。逢年过节、庙会祭典着装、画脸、打拳鼓、摆场子、“上刀山”,村民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另外,“上刀山”的表演服装、道具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分步进行,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服装道具、乐器也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为人们的文化生活融入了丰富的内涵。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上刀山”绝活传播地域正在逐渐缩小,前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少,而且传承也越来越困难。
“我想把这一绝活发扬光大,绝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手中消失。”李荣对记者说。现在,李荣正在积极培养传人,像小李、小吴等人就是后起之秀,希望通过他们传承下来,让“上刀山”绝活能够在今后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眼下还没出正月,容县各乡镇的农民就早早地开始选种、购种,提早做好备耕工作。近日,笔者在杨梅镇、黎村镇、容州镇等各个种子销售网点看到,不少前来选种购种的农民都希望尽快...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