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下火海”:撩开这一民间绝活的神秘面纱

玉林日报 2013-03-27 04:00 大字

“上刀山,下火海”,很多人听到后都会不自觉地一哆嗦,然后提出质疑:这能行吗?

今年元宵节期间,记者应容县都结旅游区新春文化节组委会的邀请,专程赶赴容县县底镇金村,就亲眼目睹了“上刀山,下火海”的全过程。在《“上刀山”: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活》一文中,记者已经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上刀山”这一绝活的有关情况(见3月6日B4版),现在再向大家撩开“下火海”这一绝活的神秘面纱。

“上刀山”绝活是在白天表演的,而“下火海”绝活表演则安排在晚上进行。记者猜测,之所以安排在晚上,是为了突出火海的效果吧?表演“下火海”绝活的“法师”与表演“上刀山”绝活的“法师”是同一帮人马,但比白天增加了一些演员,主要还是以表演“上刀山”绝活的那三个“法师”为主。年老者名叫李荣,60多岁,是自良镇思旺村人;年轻者名叫李弟,30多岁,是县底镇古丽村人,还有一个年轻“法师”姓吴,也是30多岁,是县底镇古燕村人。

是日夜幕降临,县底镇金村广福庙旁边的一块平地中燃起了一堆巨大的篝火,当篝火熊熊燃烧时,男女老少便围着篝火闲聊起来了。待篝火燃尽,篝火堆上形成了一个炭火红红的火场,顿时锣鼓喧天,高喊不断,神秘而刺激的“下火海”绝活表演便拉开了序幕。只见“法师”们在下火海前先用竹竿将烧得红透的木炭打碎、压平,然后再用耙子将木炭整成一条长5米多、宽1米多的“火路”,并用一自制的大扇将火碳扇旺。然后,端来一碗红色的“法水”,含碗中水往炭上喷去,冒出一股白烟,标志火已被“封”,可以在“火路”上自由行走了。这时,再由其中一名“法师”双手执一张全新草凉蓆,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火堆上翻滚而过火场,接着由两名村民赤脚抬着真武大帝神像,另两人一组分别抬着真

武大帝的两个神将,也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来回快速踩过火场。紧接着,“法师”们鼓励村中数十个年轻男子也光着双脚,一个接一个勇敢地跃入余火之中,在火堆上来回踩踏。最后,不少村民老小也经受不起这一刺激的诱惑,闪身冲入火场,也来回奔跑几个单程。顿时,现场上无数火星缤纷四溅,满地硝烟,直至将火堆踩平、踩散,让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惊讶不已。表演完毕,只见表演者和村民们一个个安然无恙,没有一人受到高热灼伤。

趁着“法师”们中途休息的时间,记者采访了其中的年老者李荣。李荣告诉记者,“下火海”绝活表演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神勇将军名叫张兴武,为民赴汤蹈火斩妖除怪,保护一方平安。金村先民为纪念兴武将军,约于明孝宗年间开始,每年在上元节(元宵节)之夜,举行下火海活动,于是成为年例。点火前,先在庙前广场中间选定一个位置,然后在这中心点上放一块铁犁头,接着将点燃的火把盖在犁头上,并在上面不断增添大量的木柴,直至烧出一大堆红火碳,即人们所说的“火场”。这时,“法师”用法剑将通红的犁头铁挑出举起,并用门牙叼住犁头尖端并保持平衡,绕着火场巡走三圈,后将犁头送回庙内神像前放好。然后才是下火海的正式表演。

李荣告诉记者,“下火海”并不像“上刀山”绝活表演,“上刀山”主要靠硬气功,没有什么奥秘,上下山时只要做到稳、准、狠,脚板绝对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轻易地被钢刀割伤了。而“下火海”靠的就不是什么硬气功了,而是靠他们那一碗红色的“法水”,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科学了。

李荣解释说,在踏入火海之前,我们已经向火海投下了两种物质,正是这平常得在那里都可买到的神秘物质,而这两种物质,一种是白色的硼砂,另一种则是红色的朱砂,又叫辰砂。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溶解时需要吸收大量的溶解热,所以当我们把硼砂或朱砂散在火碳表面时,因为吸热,会使木炭表面的温度快速降温,人们快速跑过时,自然就不伤毫毛了。而这两种物质都可食用,含在嘴里自然就很安全,再加上朱砂是红色的,把它溶化在水里,这红色的圣水就更有神秘感了。

原来,“下火海”绝活表演并不神秘,其实就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物理现象而已!

不过,不管怎样,“下火海”这一民间习俗与“上刀山”绝活表演,都是古代容县先民与自然界作斗争,敢上刀山下火海、求生存求发展的大无畏精神的具体表现,反映了远古时代容县先民或玉林人民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理念,这对研究容县先民或玉林人民的族属及古骆越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闻推荐

暴雨让容县乡镇农作物“很受伤”

...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