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容县法院倾心为民倾心为民倾心为民彰显人文关怀彰显人文关怀彰显人文关怀 □本报记者黄剑红

玉林日报 2012-10-19 04:17 大字

近年来,容县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理念,认真落实便民措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讼困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需求、新期待。该院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充分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

聚焦民生为民讨薪

2012年10月12日这天,阳光格外灿烂,如阳光般灿烂的还有农民工陈小宁(化名)的心情。这天,容县法院集中发放执行回来的农民工工资。他按时来到法院,领到了拖欠两年之久的工资。

“这工资拖了两年多,我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法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我讨回了这笔钱,真的太谢谢法官们了!”陈小宁满脸笑容。

2009年7月起,陈小宁等49名农民工在广西某机械有限公司工作。2010年7月31日,公司与陈小宁等人的劳动期限期满,公司明确表态要减少相关劳动待遇方可续签,且不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费,也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陈小宁等人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他们说,我们相信法律会为我们讨回公道。

案件经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历经两年多时间。今年9月,二审终审后,陈小宁等49人立即向容县法院提出了执行申请。容县法院受理后,考虑到该案系拖欠民工工资案,涉及民生问题,主办法官快速向该公司发出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设法联系被执行人负责人,但公司负责人并不露面,协商、调解工作无法开展。为此,法院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冻结了该公司的银行账户。经法院多方协调,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执行了18万多元案款。陈小宁等49名农民工如愿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血汗钱。

远程咨导为民服务

“喂,你好!请问这里是容县法院吗?我想咨询一些法律知识……”容县法院自2012年9月5日开通远程咨导服务后,咨询法律、寻求帮助的热线电话不断。

针对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诉讼案件逐年增多的情况,容县法院秉承“阳光、快捷、便民”的宗旨,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完善便民措施,成立了远程咨导中心。

远程咨导中心设在立案庭,中心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中心集法律咨询、意见反馈、立案指导、案件查询,网上调解、法律宣传于一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实时在线服务。无论是远在他乡、工作繁忙还是行动不便,只要拨通电话、登录网络,沟通就不再有距离,立案就有人指导,意见就有人接收,问题就有人答复,调解就有人主持。

远程咨导中心的成立将极大地方便务工经商、行动不便等群体诉讼,省去他们的多次辗转奔波,为他们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绿色通道急民所急2011年12月,厄运降临到年仅26岁的陈鹏(化名)身上,一场车祸使他双下肢截瘫痪。下身瘫痪,无人照顾,这对早年丧父、母亲又改嫁他乡的年轻陈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012年1月,陈鹏无力支付巨额的医疗费出院回家。后因长期卧床,背部生出严重褥疮,他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迫于无奈,陈鹏向容县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肇事司机及保险公司赔偿医疗费用。

这是救命款啊!容县法院的法官深知此案件的急切性。受案后,该院开辟“绿色通道”,依程序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判决,判令被告某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范围内赔偿陈鹏医疗费、护理费等合计人民币11万余元。判决后,主审法官多次与某保险公司贺州支公司联系。案款终于在日前汇到容县法院的账户,法官第一时间到银行将钱取出并送到陈鹏手中。

带案下乡为民解困

2011年6月1日,容县法院县底法庭的法官带案下乡,现场监督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执行。

县底镇某村村民蔡某在紧靠陈某责任田的山脚边修建了一道挡土墙。一场大雨过后,挡土墙倒塌在陈某的责任田里,导致部分责任田损毁,无法继续耕作。事后,二人达成口头协议,蔡某愿意赔偿陈某经济损失100元,并负责清除倒塌的挡土墙。

蔡某赔偿经济损失之后,却一直没有清理挡土墙。挡土墙不清理,自己就无法耕种,陈某一时陷入了困境中。左思右想,陈某决定通过法院来解决问题,于是他一纸诉状将蔡某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蔡某停止侵害,恢复原状,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

6月1日,县底法庭法官到现场主持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蔡某除已赔偿的100元之外,再支付陈某经济损失300元。当天,在法庭法官的监督下,蔡某雇来挖掘机,双方当事人共同动手清理挡土墙。看到自己的困难得以解决,陈某高兴地紧握着法官的手连声致谢。

新闻推荐

容州镇举办迎十八大摄影书法展

本报讯(记者陈博通讯员彭剑)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容县容州镇近期举办喜迎党的十八大摄影、书法展,展示该镇两个文明建设及新农村建设成果,吸引了大量的摄影、书法爱好者...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