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尊师重教“爱心接力”
从石寨镇驱车20多分钟,就到了上烟村龙胆屯。下车之后,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一下跃入眼帘,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在这个偏僻的山村显得格外耀眼。建这栋建筑的发起者名叫陆宠廷。据上烟村志记载:“陆宠廷是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生,1904年于梧州结识胡汉民,接受孙中山革命主张,与陈协五等在梧州创办学校,在上烟义勇祠、龙胆陆祠兴办新学,在容城开办明伦女子小学、容县师范学堂和塾师讲习所,继在全县兴办私校300余所,并先后输送留日学生70多人。
此举为全国之冠。
时处列强侮华,国运危亡。1907年,陆宠廷漂泊南洋两次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受命回广西策划起义,率军在容得手后攻北流,不幸事败被捕慷慨就义。”龙胆学校正是陆宠廷于清末民初在上烟村龙胆屯创办的学堂。
上烟村龙胆屯68岁的陆岳先老人告诉记者,陆宠廷在筹建学堂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鼎力支持。学堂所在地位置是当时的望族陆志坚家的花园,为修建学堂,他主动让出了这块土地。陆汝行则发动群众参与学堂的建设。陆宠廷修建这座学堂的目的在于方便孩子就近入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允许村里的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因为重视基础教育,这座学堂培养了不少拔尖人才。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但这所百年学堂依然傲然挺立,仍然被后人所享用。如今,它已被容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心接力﹄
□本报记者刘力通讯员凌群实习生李燕萍在容县石寨镇上烟村龙胆屯,有一栋拥有百年历史的欧式建筑格外醒目,这栋经历百年沧桑的古建筑究竟何时建设、作何用途,如今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近日,在容县石寨镇中心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记者得以近距离接触这栋古建筑。追根溯源,一段尘封的历史再次浮现在眼前,一段崇文重教的佳话也得以引出。
同盟会员为后人办学堂
爱心接力在上烟村上演
对于革命先烈留下来的这份宝贵遗产,上烟村村民格外珍惜,整座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如今这栋建筑已是石寨镇上烟龙胆分校的一部分。为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楼内的木楼梯已换成了水泥楼梯,二楼的木阁板也换成了水泥地板,所有的窗户都换成了铝合金窗。
先辈的一心为公的博爱情怀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上烟村村民,崇文重教的光荣传统在上烟村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村民热心办学的感人故事也在村里、村外广泛流传:
20世纪70年代,随着学校的发展,老学堂的教室已经不够用,村民便在旁边的一块水田上建起一排泥砖教室。经过20多年的风吹雨打,这排泥砖教室在1995年的时候变成了危房。1998年,龙胆屯村民自发捐款4万多元,主动投工投劳,建起了一层共有3间教室的新楼,解决了学校教室紧缺的难题。
上烟村村委会主任陆厚先为了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联系有经济实力的爱心人士,发动他们捐资建校。2004年,陆昭全捐资18000元维修学校。2007年,学校实施两基建设,需要硬化和美化校园,并修缮学校校舍和门窗,但是学校的经费又相当有限。陆厚先向村民介绍了学校面临的困境后,村民纷纷慷慨捐款,很快捐了4000多元,帮助学校解决燃眉之急。经济能人韦雄健给学校装上了电话,并赠送2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两名代课教师工资较低,生活十分清苦,韦雄健又捐出2000元,用于补偿代课教师的工资。
外出打工的陆宏绵、陆宏惠、陆宏生三兄妹虽然工资不高,但主动捐出2000元给学校购买了一台电脑主机。
之前,从村公路通往学校校门的只是一条仅能容纳一个人行走的小路,师生出入校门不方便,2012年春季期,村民余福仁主动让出自己的水田给学校修路。在修路和建挡土墙的过程中,村民纷纷投工投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道终于修建而成,学生从此告别了出行难。
由于年久失修,学校的门窗破烂不堪,在部分家长的建议下,2012年3月,学校召开全体家长会商量解决这一问题,家长会结束不到半小时,就捐了5000元。
点燃师生工作学习热情
学校的宋金成老师是2005年从外地调到上烟龙胆分校工作的,刚来报到时,他很失落,但村民浓浓的爱心很快抚平了他失落的心。村民对来自外地的老师像亲人一样对待,家长不是送来菜,就是请老师到家里去吃饭。村里或是哪位村民家中办喜事,一定会把学校的老师列为座上宾。村委的领导则成为学校最忠实的后勤部长,随时随地为学校排忧解难。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师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上烟村村委会主任陆厚先告诉记者,从上烟龙胆分校毕业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表现都很不错,几乎年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一些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或创业成功的学生也很懂得感恩,目前已经大学毕业的学生韦林,不仅捐款给母校建校,还打算设立一个奖学基金,激励师弟师妹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