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鬼方文化 寻文旅发展 清涧李家崖城址发掘引发的思考

榆林日报 2020-12-24 08:13 大字

贺世强

1982年夏天,陕西省考古队开始挖掘位于清涧县高杰乡李家崖村西的李家崖城址。由于挖掘工作需要大量民工,我利用暑假期间给他们打工,亲手挖到了陶轮、陶镰、石斧等,也见到城址中挖出来的石雕骷髅人像(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并参与了东西城墙的挖掘、绘图、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1982年至1991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发现有9座房子、60多座墓葬、2万余件陶器残片、10件铜器、57件石器、100件骨器。

2006年5月25日,李家崖城址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文化被称为“李家崖文化”,后有人提出叫“鬼方都城遗址”。

关于李家崖城址与鬼方文化的研究——

近现代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在研究甲骨文时,突然有了重大发现——商朝时有一个叫鬼方的部落,活动范围大概在陕西渭水以北及内蒙古河套地区。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说,春秋时的隗姓就出自于鬼方,到汉朝时又逐渐改姓“卫”。而鬼方人自称“畏方”,意思是“穿着铠甲在森林里走的人”,这也说明了当时鬼方并不是骑马民族,而是山地狩猎、种植、畜牧三合一的族群。

“鬼”也发“怀”音。商朝灭亡后,周成王封给晋国开国者唐叔虞“怀姓九宗”,“怀姓”即“媿姓”,写了个别字,即媿姓九个氏族。在今天陕北,有不伐老槐树的习俗,传说老槐树是老祖宗。中国很多地方,有尊重老槐树、认为老槐树吉祥的习俗。老槐树的“槐”,发“怀”音,字形与“媿”相似。

鬼方虽然名义上为商朝的诸侯,但这是一个不听话的诸侯,经常南下骚扰,神出鬼没,抢劫一票就跑了,叫他们鬼方,带有一定贬义。那时,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周易·既济》九三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方向远方逃走或迁走。本世纪以来,经考古发掘研究,证明鬼方迁到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其后裔一支迁徙到了匈牙利。文明沿脉核心期为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年。据考古学家分析,并联系史籍中鬼方民族在这一地区互动的史迹和古城址中出土的“鬼”字陶文,李家崖城址曾是一个雄伟壮观、壁垒森严的古城。遗址文化遗存为代表的“李家崖文化”分布于晋西北、陕北地区,出土遗物与商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又有许多地方特色,说明李家崖一带应为商王朝时期的某一方国分布区,而李家崖城址可能就是某一方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地。

鬼方对华夏文明影响深远。陕北的火灶连土炕和用碎石片砌的插花式土石结构建筑风格,都是鬼方人生活习俗的遗留。抓髻娃娃的形象就是鬼方原始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其功能寓意正符合鬼方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人们把扫天止雨或祈福降雨的抓髻娃娃称作“扫晴娘”“扫天婆”“扫天媳妇”或“扫天娘娘”。它们多为梳髻,叉开双腿,双手举帚,当然还有其他形象。经专家研究,陕北方言、陕北秧歌及闹秧歌中的伞头、彩门文化及地方戏曲文化,与鬼方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传,鬼方当年实力强盛,生性好战,经常袭扰中原王朝。彭祖的母亲女贵氏据说便是鬼方娘家。《封神榜》中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原配夫人、哪吒的生母,秦宣太后芈月之母,均是鬼方和中原诸侯联姻选送的美人,三国名将吕布也是鬼方人后裔。

对发展保护鬼方文化的几点建议——

建立研学机构,加强对鬼方文化的研究。一是鬼方文化对当下陕北、清涧文化的影响还有没有?二是李家崖城址是鬼方部族的都城遗址的观点,还需进一步加强考古研究论证,找出充分的依据。

纳入清涧、榆林全域旅游规划,打造清涧、榆林历史文化新名片。尽管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遍布清涧全境,但遗存都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只有李家崖城址文化遗存还清晰可见。建立遗址公园,根据《文物保护法》将遗址内村民搬迁,恢复当时发掘的原有城址并加以保护;打造商周文化博物馆和鬼方部族实景体验园等,再现历史的沧桑巨变;纳入清涧全域旅游,将红色文化(河口、高家洼、袁家沟)、两河自然风光(包括寡妇坪、河口、鱼儿峁及黄河无定河峡谷)、古遗迹文化(包括王宿里、李家洼、高家畔古寨等)以及红枣绿色生态区融为一体,打造两日游精品线路,丰富清涧旅游内涵,使县域旅游更具魅力。

将鬼方文明当作榆林文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切入点,让匈牙利人、土耳其人、贝加尔湖人、西伯利亚人、蒙古人等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直至形成前所未有的“中欧文化班列”和“中欧经济班列”,就能将榆林很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促进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陕北人与陕北民歌

薛文德我是一个人在山路上边走边开始听一组陕北民歌的。应该说,这是我第一次用心用情去关注陕北民歌,听着听着,我的眼泪便不...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