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冬闲人不闲 增收门路宽

榆林日报 2020-11-21 08:58 大字

本报通讯员王东星

按照往年的惯例,伴随着秋收工作的结束,劳作了一年的陕北农人应已进入“冬闲”时节。但在清涧,这个冬天却多了几分忙碌的甜蜜——城区小微企业的车间里机器轰鸣,村集体合作社的厂房中人声攒动,处处皆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在位于清涧县食品工业园区的子北辰农业有限公司粉条加工厂,十几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对粉条进行分拣、打包、装箱。

据了解,清涧县子北辰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粉条的后期包装及品牌运作。近年来,该公司依托“支部+公司+产业+贫困户”的模式,已持续带动贫困户58户、210人实现脱贫致富,累计为贫困群众分红31.86万元,并吸纳了17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公司稳定就业。

“在城里照顾孩子上学,空闲时间比较多,就从6月份开始在子北辰公司长期工作。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关键是工作的同时还不耽误照顾孩子,感觉真的是挺好的。”清涧县解家沟镇片家洼村村民张宁叶说。

除了传统的粉条加工企业,清涧县高杰村镇辛关村的集体经济炒米加工厂也早已开足马力,忙着加工刚刚从村民手中收购来的原料。利用“冬闲”前来务工的村民,或忙着往生产区搬运原料,或忙着把刚刚生产出来的产品装车。冬闲人不闲,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拿到一份稳定的收入。

据了解,辛关村的炒米加工厂每天可生产炒米3吨左右,原料均由本村村民种植,工厂统一进行收购。

“从小米到炒米,不仅提升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村民收入,更节约了原料收购和运输的成本,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并一举解决了村里贫困劳动力的务工问题。工厂2019年投产以来,已先后向贫困户分红4.81万元。”辛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贺旭峰说。

新闻推荐

塬上妹子“触网”记

本报见习记者张占林打单发货、客服售后……天刚蒙蒙亮,康焕便早早起床来到位于清涧县城南的“塬上清涧”电商直营店开始了...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