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攻坚在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到哪里;扶贫产业做到哪里,党员带动作用发挥到哪里,清涧县“两带一扶”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党建为保障 党风为引领 党员为先锋

榆林日报 2017-11-11 09:4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贺永军

“院子里围得那个不透风,

垴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你一把枣儿我一把杏儿,

扶贫干部是咱的贴心人……”

11月1日,在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陈家河村,提起扶贫工作,围拢过来的男女老少异口同声,赞不绝口。已经80岁高龄的贫困户师向宏老人弹起三弦伴唱信天游,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

1、抓党建促脱贫

清涧是国家吕梁片区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提出“以党建为保障,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以党风为引领,带动脱贫攻坚工作;以党员为先锋,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建立“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带动、产业扶助”的“两带一扶”模式,促使脱贫攻坚工作“外加助力、内生动力、合力聚劲”。

清涧县制定了《清涧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清涧县产业扶贫管理办法》和《清涧县***贴息贷款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等“六个一批”专项工作组,为贫困村选派了143名第一书记和124个扶贫驻村工作队,派遣4190名干部完成“数据清洗”,摸清底子,对13063户贫困户开展帮扶脱贫工作。

为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促进作用,清涧县制定“健全基层组织,配强第一书记,发挥党员作用”的工作方法。据该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刘斌介绍,该县要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要做到学会“说农家话、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的“入门法”,上好“鞋上能沾泥、手上能沾土、脸上能沾灰”的“基础课”,练好“脑里会想、手里会教、心里会扶”的“基本功”,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帮群众拿主意,想办法,做产业。

2、党支部是贫困户的“主心骨”

该县折家坪镇东沟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带领全村贫困户走产业脱贫的路子,成立了“玉强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发动贫困户以自愿的原则把自己的扶贫资金、劳力和土地以股份形式加入合作社,参与股份分红。同时,把贫困户零散的耕地、林地和撂荒土地有偿流转回来,统一规划,栽植山地苹果260亩,核桃树230亩,梅杏400亩,并在林下种植马铃薯,既增加了经济林收益,又使粉条加工有了原料保障。贫困户白林俊去年加入合作社,年底就收回1000元分红!

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鲍家山村党支部组织贫困户成立了种养合作社,发展以香菇和蘑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为了让贫困户放心跟着干,合作社首先给村里几个贫困户每户免费建起一座种植拱棚,每座拱棚免费提供1000个菌包。有党支部和合作社做后盾,让贫困户有了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胆量。贫困户白清荣高兴地说:“过去想都没敢想过自己能种植大棚蘑菇,现在有了这个大棚,一年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

石咀驿镇枣林则沟村党支部结合村情户情实际,组织成立荣达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160多万元建立绿色养殖基地,采取贫困户生猪代养办法,帮助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办法就是让贫困户把政府和企业提供给的猪崽,由养殖场代养,生猪出栏后,为贫困户保底分红,解决贫困户存在的没有技术、劳力不足、销售困难等问题。目前,合作社已为54户贫困户进行代养分红。

由党支部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带着脱贫,帮着脱贫,解决了贫困户没有思路、没有产业、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信息渠道和年老体弱贫困户没有劳动力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一切,得益于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保障引领作用。

3、党员干部是贫困户的“领路人”

今年初,郝家墕便民服务中心驼巷村郭家咀自然村的曹艳军等5户贫困户和2户党员家庭联合成立“金达种养专业合作社”,投资80余万元,搞起了绿色生态养殖产业。该村第一书记马骥说:“贫困户过去收入没有保障,自己也没有能力搞产业。现在有了党员领着干,有了胆量,有了帮扶干部帮,更有了信心和底气!”

石咀驿镇康家湾村在第一书记惠豆豆的带领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建起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养殖合作社,全村贫困户既可以加入养殖合作社,也可以在现代农业示范区打工。在该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陈家河村,县委组织部的党员干部长期蹲点帮扶,吃在村里,住在村里,有的群众亲切地把他们称作“第一村民”。帮扶干部根据村情和市场需求,指导该村党员和贫困户“绑带联合”,成立合作社,发展以生态养殖土猪、散养土鸡为主的特色产业。合作社产出的黑毛土猪肉,一斤卖到20多元,而且在市场供不应求。帮扶的党员干部引着路,村里党员带着干,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的信心和潜力。

该县坚持以党建助力扶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脱贫攻坚在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到哪里;扶贫产业做到哪里,党员带动作用发挥到哪里,全力使“两带一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见实效。通过“两带一扶”带动,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村而异,以发展红枣产业、绿色养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等为主导,以山地苹果、山地核桃、石板、粉条、特色小杂粮和菌类培植、药材种植等为补充,找准产业扶贫脱贫的突破口。今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精准脱贫产业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清涧县绿色畜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规划(2017—2021)》等文件,确定了发展经济林100万亩、发展畜禽生态养殖100万头(只)、发展小杂粮种植100万亩的“三个百万”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县形成有机红枣、山地苹果、绿色养殖、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优势突出的“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产业布局,依托产业发展,实现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

新闻推荐

平凡的世界 永远的路遥 ——走进路遥纪念馆

清涧路遥纪念馆榆林日报刘继远摄榆林日报记者马蕊来到清涧,第一要紧事就是要去路遥纪念馆,拜谒一下这位为了文学信仰和他热爱的黄土地呕心沥血直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作家。10月22日,沿黄采访团走进路遥...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