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被拐32年后 儿子回家

三秦都市报 2017-06-02 04:10 大字
????昨天,清涧县石咀驿镇石咀驿村一组村民白江珍与失散多年的儿子贺高林(左一)相认本报记者陈飞波摄

????来自四面八方的乡邻迎接贺高林回家

????贺高林见到母亲后双膝跪地,泣不成声

一声“妈”,积攒了32年的泪水,终于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泉水一样涌出。贺高林紧紧拉着母亲白江珍的手。白江珍嘴张了张,最终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不停地流眼泪。

昨天,清涧县石咀驿镇石咀驿村一组村民白江珍与失踪32年的儿子贺高林相认。“白江珍的儿子找到了!”得知这一消息后,村民们奔走相告,300多人集结在村口,等着贺高林回家。遗憾的是,贺高林的父亲永远也没办法看到这一幕了:孩子丢失的两年后,因悲伤而染病,最终带着遗憾去世了。

睡了一觉娃被抱走了

1985年8月,白江珍夫妇带着4岁的贺高林和另两个儿子从上海乘火车到西安火车站。到达车站后天还没亮,他们一家人就在火车站广场睡着了。夫妇俩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觉竟然让自己和儿子分别32年。

“等我俩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娃不见了,找了一圈人家说被一个四五十岁男人抱走了。”尽管过去了32年,但是提起儿子被拐当天的场景,白江珍记得清清楚楚。孩子丢失之后,白江珍一家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整整找了8天,没有任何结果。无奈之下,他们回到了清涧老家。从此之后,于白江珍夫妇而言,贺高林成了一个不能提及的伤疤。

13岁外出打工只为找到父母

与父母失散32年,虽然已经记不得他们的长相,但是梦里还是会浮现出父母模糊的身影。

贺高林现在的名字叫高雪磊,户籍是广东茂名,还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对于小时候的事,我是有记忆的。”贺高林说话的时候,拉着母亲白江珍的手,“我记得自己是被拐卖来的,但具体是哪里,因为那时候太小,所以记不清了。”

时间不会抹去记忆,只会让思念越来越深。13岁的时候,贺高林便开始外出打工。“我想一边打工一边找亲生父母。”也许是不想让在身边坐着的母亲难过,这么多年贺高林身上发生了什么,他没有说太多。贺高林说自己走遍了中国的大半个版图,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亲生父母。

DNA成了寻人的关键

贺高林在努力,白江珍更是没有放弃。2016年1月,清涧警方采集了贺高林生母和弟弟的DNA血样,并送至陕西省公安厅打拐办入库,为寻找贺高林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7年2月,广东省警方与清涧县公安局取得联系,称当地警方采集的一男子血样与省公安厅打拐DNA信息库中贺高林生母的血样比中,基本确定了该男子就是当年被拐卖的贺高林。

清涧警方立即赶往河北、广东等地,到收养贺高林的家中了解情况,并与贺高林本人见面核实,进一步确认了他32年前被拐卖的事实,确定了贺高林的真实身世。

孩子一失踪应立即报案

省公安厅打拐办的负责人杨满儒处长介绍,自2009年以来,陕西省公安机关共录入打拐DNA信息5919条,先后帮助189个家庭破镜重圆,其中DNA盲比比中32人。

“家属一旦发现孩子失踪,应当先到公安机关报案,然后在三秦回家网上登记相关信息,这可比满大街贴寻人启事更加方便快捷。”杨满儒介绍,“我们网站会与失踪人员家属取得联系,并迅速启动快速查找机制,通过全国公安机关失踪人员信息系统、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帮助查找。”

“三秦回家网”是全国首家由公安机关创办的打拐反拐公益性网站,于2014年4月1日创办。网站运行3年来,共发布失踪人员信息1000余条,帮助群众找回失踪人员77人,其中发布失踪儿童信息460余条,找回儿文/本报记者石喻涵童55人。

图/本报记者陈飞波

新闻推荐

转变观念是脱贫的关键

张富强一场脱贫攻坚战已在三秦大地全面打响,对于有着8个国定贫困县的榆林来说,打赢这场战役,势必将异常艰苦卓绝。当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再次沉下身子,到贫困户家中想尽一切办法找...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