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转变观念是脱贫的关键

榆林日报 2017-05-27 09:02 大字

张富强

一场脱贫攻坚战已在三秦大地全面打响,对于有着8个国定贫困县的榆林来说,打赢这场战役,势必将异常艰苦卓绝。当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再次沉下身子,到贫困户家中想尽一切办法找问题、理思路、出对策。

正如市委书记戴征社4月28日在清涧、子洲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基本思路和要求,把握工作重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既是对全市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鞭策和要求,也是对所有贫困户的郑重承诺。

不能否认,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重,缺少主动脱贫的动力;领导干部想摘掉“贫困帽”,但一些“懒汉”却想守住贫困村的身份;有一些基层干部觉得,扶贫被少数人当成了一种福利……这些难啃的“硬骨头”,让部分帮扶干部一筹莫展,甚至有了畏难情绪。

“没有扶不起的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法子”,思路决定出路。帮扶干部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个别贫困户身上客观存在的“懒汉”表现,打开贫困户的心结,培养志与智等内生动力,逐一分析其“懒因”,根据当地实际,为其量身打造脱贫计划,才能药到病除,找到办法把他们真正扶起来。贫困户们更要转变“穷命天注定”的观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发扬自强不息、勤劳肯干的精神,以“搏一把”的勇气,决不当“懒汉”,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同时,扶贫干部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死猫扶不上树”的“懒汉”毕竟是极少数,多数人还是希望向好向上的。这就要求扶贫干部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务必要好好研究中省扶贫政策,把政策吃透,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才能给老百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在实际中运用好,才能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出来。

新闻推荐

清涧县樊家岔村:大棚成了农民的“取款机”

惠进南在采摘辣椒文图/本报记者张三林5月17日,走进位于清涧县李家塔镇樊家岔村的金盆湾山地大棚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棚依山而建,远远望去,错落有致。大棚内,1米多高的辣椒硕果累累,惹人喜...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