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乐观 开朗和善 这位爱笑的百岁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

玉林晚报 2022-04-08 11:42 大字

甘家芬老人(右)在给年轻人讲过去的故事。

慈祥可亲的甘家芬老人。

甘家芬老人家住玉州区大塘镇大塘村南流屯,行动自如、思维清晰,说起话来语速很快,记忆力也很好,让人难以相信她已103岁。

目前,甘家芬老人仍坚持独自居住、生活。每次儿子请求她搬过去一起住时,她总是一口回绝。“我喜欢自己动手洗衣做饭,不想依赖谁。”老人平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历经百年岁月后对生活朴素的感悟。

开朗和善腿脚勤快

近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甘家芬老人家,老人正想出门散步。见有人来,老人马上热情招呼起来,当即返回房间拿出几个凳子请大家坐下,还叫随后来到的儿媳卢诗明给大家倒茶。这位百岁老人,待客的礼数一点也没有“打折扣”。

甘家芬老人居住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砖瓦房,只有一层两间房。整个屋子不大,但干净整洁。由于房子的地势比路面低,走进老人家里,要走下六七级阶梯。但每天出入家门,老人都要从这些阶梯上下,已经习惯了。

卢诗明住在离老人几百米远的地方,每天都会过来看看老人,有时是给老人送米,有时是送菜。她说,老人以前还自己种些菜吃,后来大家都劝她少干些活,她才改变这个坚持了多年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

老人腿脚勤快,每天都要出门走走。她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村头的小店,那里人多。她一坐就是半天,喜欢听别人闲聊,有时也给年轻人讲一些过去的故事。但到了饭点,就算别人聊得再起劲,她都会给自己按下“暂停键”,立刻回家做饭。

在老人家的院子里,有一个手摇式水泵。“老人之前怕浪费钱,不同意安装自来水,都是自己手摇取水,直到两年前,才装上自来水。”卢诗明经常想帮老人干些活,但往往发现自己什么都插不上手。老人会自己做饭,衣服也自己洗。“这些活我都能干,不用你们操心。”老人总是这样说。

忆苦思甜热爱生活

甘家芬老人以前是生产队的代表。在她眼中,自己算是当过“小官”。她还记得,以前大塘归属名山公社管辖,她经常要到名山公社开会。

卢诗明说,老人以往给儿孙讲故事时,最喜欢讲她以前生活的种种不易,以此来教育大家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老人常对孙辈们说:“以前我家里穷,没机会读书,吃了不少不识字的亏,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才会有出息。”

老人回忆,小时候家里穷得饭都吃不饱,她10岁就去给别人放牛,“风里去雨里回,就为了混个一日三餐”。她还记得,18岁那年冬天,她参加修水渠、水库时,天气非常寒冷,她穿得又少,冷到受不了。干了好半天活,身体才稍微暖和一些。每每回想起这些,老人就感叹:“那个时候生活真的不容易。”

老人很关注村里的发展,知道目前村里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她连连点赞,“把居住环境搞好,大家住得都舒服些。”老人还说,现在出门能感受到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不但村道整洁,以往的破房屋也都拆了。

老人还知道村里新建的高架桥是南深高铁的一部分。“希望铁路早点建好,早点通车。”老人开心地说,“等高铁通了,生活将越来越好。”

心胸豁达五代同堂

令甘家芬老人自豪的是,她的弟弟和她的大儿子都曾是军人,弟弟还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老人性格开朗,采访过程中,笑声不断。“遇上天大的事,她只要睡一觉,第二天醒来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卢诗明认为,老人长寿的秘诀是其开朗的性格。“老人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从不在小事上计较。她很爱笑,什么事都放得下。”卢诗明说,老人经常对儿孙说,遇事不要钻牛角尖,尽量让自己过得开心些。

老人一家五代同堂,她有4子1女,现有孙子、曾孙、玄孙27个,外曾孙也有4个,全家共有70多人。老人的记忆力很好,每一个孙辈的名字都记得。她很宠爱孙辈们,孙辈们与她也很亲近,常常过来看望她,有时还听她讲故事。老人的孙子黄志勇还记得,他小时候经常跟着老人到住在玉林城区的奶妈家和伯父家做客,有时一住就是好几天,老人经常给他买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玩具。

老人70多岁还在干农活,后来儿孙个个劝阻,她才彻底放下了那几亩田地。她饮食很讲究,不吃动物内脏,肥肉更是“敬而远之”;因口味清淡,她也不喜欢油炸和过咸的东西。她的餐桌上,常见的是瘦肉以及各种季节性蔬菜。“老人很能忌口的,不喜欢吃的东西,夹到她的碗里,她都不会吃。”卢诗明说,以前老人还喜欢喝一些自己泡的药酒,但到了八九十岁后,就不再喝酒了。

开朗、爱笑,让甘家芬老人拥有了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她不畏惧衰老,眼中只有当下的幸福与快乐。在她身上,让人感受到了生活恰到好处的温暖。

新闻推荐

玉林“三月三”香料文化节 72小时直播带货 助力“香都”出圈

▲主播在介绍香料产品。本报讯(见习记者何挺)“给大家送福利了,这款浓甜甘润、果肉饱满的罗汉果优惠给大家!现在拍下仅需……...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