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她惦记村里的老茶园而放弃大城市的繁华返乡 荒芜老茶园长出“金叶子”

玉林日报 2022-03-23 07:16 大字

陈海丽仔细挑选刚摘下的茶叶准备进行杀青工作。

近来天气晴好,福绵区石和镇塘茂村福进茶园里一片忙碌,陈海丽和茶农熟练地采摘春茶。“为了保证好品质,我们只摘一芽一叶。”陈海丽一边叮嘱茶农,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下。

陈海丽是“80后”,2011年返乡创业,成立了福绵区福进茶叶专业合作社,让几百亩老茶园焕发生机,茶产品声名远扬。

返乡创业 老茶园焕发生机

从20世纪80年代起,石和手工茶就成了石和镇塘茂村的经济来源。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村民外出打工,塘茂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每每听到父母提及村里的茶树无人管护,逐渐荒芜,就感觉特别可惜。”陈海丽的祖辈父辈一直从事茶叶种植加工,从小耳濡目染,深藏的茶叶情怀让她放弃了深圳的繁华和活力,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她整合村里荒废多年的400多亩老茶园,鼓励村民种植茶树,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已形成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从学习、摸索、四处请教、碰壁,到一步步掌握各种技能,陈海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这些包装的设计、宣传海报的画板、文案的策划……都是我从零学起,熬夜做出来的,说不辛苦,那是假的。”陈海丽说,有时候觉得创业不适合自己,好几次想放弃。“每当坚持不下去了,就看看山头的老茶树,就有了力量。”

顾客的好评促使她继续经营她的茶香梦,凭着优良品质和绿色健康的茶叶逐渐打开销路。“茶叶好不好,内行人一喝就能喝出来。”陈海丽说,茶叶主要通过老客户介绍和电商平台销售,一传十、十传百,顾客也越来越多。

目前,陈海丽已在石和镇塘茂村建成了一个400亩的绿色生态茶叶标准园,茶树良种繁育基地50亩,拥有生产场所1000多平方米,配备了生产红茶、绿茶、白茶及精制茶等多套加工设备。

敢于创新 茶产品声名远扬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福进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对茶园以及茶产业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制作、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与茶农实行“统购+统摘”的模式。

“通过学习了解,我更加认定了茶产业的腾飞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陈海丽积极联合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深种低位覆盖”技术和“低位压梢”快速成园技术等创新种植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引进四个国家级新品种,发动村民、贫困户共种植了100多亩茶树,现已成为茶树新品种推广示范园。

走进茶叶生产车间,刚采摘的新茶经过杀青、走水、揉捻、干燥、提香,车间内茶香四溢。“相较于传统手工制茶,机器生产效率更高。”陈海丽说。但是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还是需要制茶师傅在旁“把关”,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眼观、鼻闻、手感,控制炒茶的时间,保证炒出一流的茶叶。

由于对茶有着独特见解,陈海丽在不断地摸索实验白茶加工工艺的过程中,发现云大种适合加工白茶,从而制作出独特的玉林白茶,依靠新产品新技术加工出的桂香18号白茶荣获广西桂茶杯茶叶评比一等奖。通过茶博会、广西农展会等平台推荐,茶叶远销黑龙江、新疆、北京等地。

小小茶叶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经过多年的学习,如今陈海丽也成长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并被聘为科技特派员。她鼓励村民种植茶树,发展茶叶产业,为茶农免费提供茶树种植、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家门口做工”成为石和镇塘茂村村民津津乐道的事情。

“现在采摘的工价是一斤20元,一个工人一天能采摘七八斤,一天下来能挣一百多元。”脱贫户陈海说。

“合作社成立没多久我就来了,3月到11月都可以摘茶叶。平时除草施肥,每个月也有两三千块。”茶农钟玉莲在福进茶叶专业合作社已经工作了11个年头,她告诉记者,她现在采摘的茶树曾由于行情不景气差点荒废,如今有了合作社,茶树活了,村民也富了。

66岁的黄清背着刚采摘的半篓茶叶跟村民唠着家长里短:“这里空气好,还有伴聊天,就当出来锻炼身体了。”说着哼着山歌往前去了。

蓝天白云,茶树青翠,茶农在茶园里忙碌……陈海丽说,这就是她的茶叶梦。2021年,福进茶叶专业合作社收购茶青40吨,实现茶青产值48万元,吸纳社员112名,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新闻推荐

央视《美食中国》 走进玉林 制作玉林水果入菜美食专辑

央视摄制组在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拍摄本报讯(记者陈伟平)3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美食中国》栏...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