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驻村工作队员和他的“蚯蚓经”

广西日报 2020-10-30 06:55 大字

最近,贵港市覃塘区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员韦耿先总是隔三差五就会跑到贫困户覃玉林的花生地里,翻看地里的一群黑黝黝、黏糊糊的蚯蚓。为什么韦耿先会对这些蚯蚓这么关心,这事得从2017年说起。

2017年下半年,韦耿先成为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义合村的扶贫驻村工作队员。也是那一年,韦耿先认识了该村的贫困户覃玉林,并帮助他光荣地摘帽脱贫。

虽然已脱贫,但覃玉林家里有7口人,人口多、收入少,把日子过得更好还得再增加收入。他决定和妻子一起去广东打工,到2019年,覃玉林两口子的工作换了好几次,却一直不太满意,收入也不高。覃玉林为此很发愁。

一直和覃玉林保持联系的韦耿先了解情况后说:“你不如回乡发展吧,回来种花生、种玉米,同时在地里养蚯蚓。”韦耿先跟覃玉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种养结合的方式养蚯蚓。村里随处可见的牛粪、秸秆是养殖蚯蚓的好原料,而蚯蚓粪又是高效农家肥,能改良土壤、提高粮食品质,蚯蚓还能当鱼饵、饲料养殖鱼类和禽类。覃玉林听了,觉得很靠谱,于是决定回乡发展。

韦耿先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广东的几个蚯蚓养殖基地,让覃玉林去学习养殖技术,同时帮助覃玉林筹资,并把他家里的花生地和玉米地进行重新规整,用来发展蚯蚓养殖。

今年初,覃玉林的花生地和玉米地底下就多了一群蚯蚓,多了一份希望。

最初看着成百上千条软软的蚯蚓成群蠕动,分泌的腥臊黏液和泥土、牛粪混合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覃玉林好几次都想打退堂鼓。韦耿先鼓励他要坚持,并经常与他一起在网络上学习养殖蚯蚓的新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覃玉林养殖了7.5亩蚯蚓,在养殖基地上面种植4亩花生、3.5亩玉米,还在玉米地里加种生姜。长期和蚯蚓朝夕相处,覃玉林觉得它们可爱多了。蚯蚓吃进污泥、牛粪,排出的具有独特团粒结构、疏松多孔含有大量微生物的粪便,不仅能给花生、玉米苗等农作物提供肥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能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

今年,覃玉林把养殖的蚯蚓加工晒制成蚯蚓干,卖给联系好的制药公司,单单蚯蚓干就收获了1000多斤,卖了近45万元,除去成本15万元,拿到利润近30万元,7.5亩地加起来预计全年能够达到40万元以上的净利润。他打算明年再把规模扩大一点,壮大自己的“蚯蚓大军”。

现在,覃玉林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经济能人。对于自己的成功,覃玉林非常感激韦耿先这位养殖蚯蚓的引路人。而韦耿先也正在和他商量,准备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养殖蚯蚓的行列中来,共同致富。(谭梅陆乘询)

新闻推荐

疫情冲击+母婴电商蚕食 母婴实体店商向实体电商转型

宝妈带孩子到店试穿鞋子是否合脚舒适。品类繁多的母婴店能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大包小包,不停地有顾客从玉林城区闹市...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