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应预防这些常见传染病

玉林日报 2020-09-25 06:23 大字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适应能力下降,许多季节性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秋季腹泻、流感等进入高发期。对此,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杰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市民应警惕秋季常见病的发生,其中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引发疾病,因此应提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预防水平。

手足口病

易感人群:五岁以下的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夏秋季比较常见,5岁以下的孩子易中招,并且能够引起局部流行。从临床看来,大龄儿童和成人有时候也会中招,切不可掉以轻心。“手足口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尤其当孩子发高烧、出皮疹的时候,传染性最强。”陈杰说,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婴幼儿和儿童,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因此,有幼儿的家庭要特别注意。

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一般预防措施: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陈杰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此外就是接种疫苗,目前,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接种预防疫苗,保护率可达95%。疫苗的保护作用会因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但及时接种疫苗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流感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小于5岁(尤其小于2岁)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肥胖者是高危人群

陈杰介绍,进入秋冬季节也进入了流感高发季。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除发热、咳嗽、咽喉痛、畏寒等外,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多数人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内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如何采取有效的流感预防措施?陈杰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受种者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除接种疫苗外,做好日常防护也可有效预防流感: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住口鼻,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不去人群聚集场所,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他人及前往医院就诊时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陈杰说。

秋季腹泻

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期人群

秋季是腹泻高发季节,其中80%以上是由诺如、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成人和儿童均可致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接触等途径传播,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陈杰表示,秋季腹泻系病毒感染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发病后休息3~5天便会好转。其间需对症做好相关的补水、补电解质流程。“进入秋季腹泻高发期后,市民应做好相应的清洁卫生工作。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还有就是按时预防接种疫苗,轮状病毒可提前接种疫苗,一般在夏季可接种,1~3月可获得免疫力,免疫力一般可持续半年作用。”陈杰建议,在发现家人尤其是儿童出现频繁腹泻、呕吐症状后,需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不要擅自服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

据悉,腹泻期间,水分和电解质如钠、氯化物、钾和碳酸盐通过稀便大量丢失,如果没有充分补充就容易脱水,因此宝宝腹泻一定要注意避免脱水。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及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由于秋季腹泻更好发于婴幼儿、儿童期人群,家长需在疾病高发期密切做好预防。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一般表现有发热、呕吐、腹泻;诺如病毒容易感染较大龄儿童,可在学校中集体爆发传播,常见症状为腹泻、呕吐,部分有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

新闻推荐

梁伟江督办重点提案时指出 加快急救应急知识普及进校园

本报讯(记者陈立萍)9月23日上午,市政协主席梁伟江就政协玉林市五届五次会议第45号提案《关于加快玉林市急救应急知识普及进...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