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健康招 快乐过暑假
一位父亲陪孩子在户外玩耍。(黄兰萍 摄)
今年春季学期已接近尾声,一些学校的学生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迎来暑期。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休息在家,还是外出游玩,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那么在暑假里,哪些疾病需要引起注意?学生又该如何预防?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请他们支招,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
手足口病多发
做好预防是关键
7月依旧是手足口病的多发期,而且是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尤其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岁以内占发病人数的绝大多数。据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杰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多集中在夏季,伴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患儿会逐渐增多。“一般预防措施为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陈杰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但重症的手足口病也可致命。陈杰建议,5岁以下儿童应尽早接种EV71疫苗,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注意饮食卫生
肠道传染病是“吃”出来的
正值夏季,天气炎热,病菌和苍蝇等大量滋生繁殖,食物也易腐败变质,且暑假即将来临,外出聚餐和游玩的人数大大增加,也加剧了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风险。据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世奇介绍,肠道传染病都是“吃”出来的,食用不洁食物和不洁净的水都会致病。因此,注意个人卫生和做好周围环境的卫生是最简便有效的预防措施。学生要特别注意饮水与食品卫生,不要饮用生水,蔬菜、水果要经过充分的清洗或削皮后再食用。注意勤洗手,特别饭前便后要清洁双手,从冰箱拿出的饭菜要重新煮沸后再食用。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和不加节制地吃零食。陈世奇提醒,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不要怀着侥幸心理,以致延误病情。身边有肠道传染病患者时要进行隔离,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处理好,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保护眼睛
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暑假到来,不少孩子宅在家里,开始随意看书、看电视、看手机、看电脑等,虽然得到了放松,但如果长时间、近距离无节制地用眼,再加上作息时间和饮食不规律、户外活动少等,就可能导致近视或近视度数加深。玉林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李平指出,近视与遗传、生活方式、学业负担等有关,家长要对孩子的用眼习惯和方式给予足够重视和监督,“不要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作为哄孩子的工具,应该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李平提醒,暑假是保护孩子视力和恢复视力的好时机,家长应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不让孩子在强光直射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写字,并监督孩子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不安排过多的兴趣班和过长的连续阅读时间,确保孩子每天充足睡眠,建议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如果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疫情防控常态化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已转向常态化。随着高考结束以及暑假的到来,人群聚集和流动频繁,出现零星散发病例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放假不放松,防疫仍是关键词。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钟宏琳表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不等于不采取防控的措施,学生仍需保持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使用“健康码”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人员密集的密闭半密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要佩戴口罩。同时,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公共场所活动。如果计划暑假出行,家长应为孩子合理选择目的地,充分了解沿途及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和防控政策,科学规划出行路线和游览时长,避免前往或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同时,学生出行前应准备足够数量的口罩、手消毒剂、清洗剂以及个人餐具、洗漱用品等,选择卫生状况良好、通风设施完善的宾馆酒店入住,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换气。出行后每天坚持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终止旅行,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暑假天气炎热高温,出行时要注意防暑防晒,可随身带备预防中暑、肠胃不适的药物,不要长时间呆在户外,注意预防中暑。”钟宏琳提醒。
新闻推荐
2020年度玉林市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转岗适应性培训班开班 帮助退役士兵顺利转型
本报讯(记者林声远)7月15日下午,2020年度玉林市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退出消防员)转岗适应性培训班在玉林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