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医疗废物收运员的一天 “全副武装”上阵 中午不吃饭

玉林日报 2020-03-27 07:34 大字

杨飞和李德符“全副武装”,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新冠肺炎治疗的隔离病区内将医疗废物搬运出来。

搬运结束之后,彼此给对方喷消毒水消毒。

3月25日上午10时20分,一辆印着“医疗废物转运车”字样的车徐徐开进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门口,车上的两人穿着白色的防护服、戴着帽子、N95口罩、手套等,包裹得严严实实,他们是玉林市爱民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的收运员李德符、司机杨飞。

疫情发生之后,他们专门负责收运定点医院的新冠肺炎医疗废物,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可面临的风险并不比一线医护人员低;他们和同事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血肉铸就起了一道抗疫防线。

“全副武装”收运疫情医疗废物

3月25日上午,他们开着车来到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部二区,这是新冠肺炎治疗的隔离病区。到达之前,他们已经和隔离病区负责交接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提前告诉对方到达的时间,让对方做好准备工作。

两人下车,戴上护目镜进入病区内存放医疗废物处,和医院的交接人员碰头。一共有3箱,他们对医疗废物过称,双方记录重量、体积(箱)、医疗废物类别、日期等内容,然后签字确认。随后,两人把3箱医疗废物垒起来,用铁钩子勾住箱子边缘拉出到门口,然后装上车。随后,他们来到该医院的发热门诊,只有一箱医疗废物,他们轻车熟路按照流程交接、记录,将箱子搬运到车上。结束搬运之后,彼此给对方手套、衣服、鞋子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毒。

这两天天气渐热,他们在穿着工作服的同时还穿着一次性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双层手套,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记者看到,搬运完发热门诊的医疗废物后,两人额间都是汗水,帽子黏在了额头上,两人把防护服拉链从脖子拉到胸口处,透透气,汗水从脖子上留下来,却没法擦拭。而他们的脸上也出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同款”压痕。

克服恐惧心理,坚守岗位及时收运

和很多一线人员一样,他们也是春节在家休着假被叫回加班的人。他们告诉记者,大年初一接到了公司的通知,设置专车专线专员收运全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疫情的医疗废物,由他们两个负责。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当时他们内心不由得生出恐慌之感,“当时压力比较大,担心传染给家人。”经过公司对大家的防护工作培训以及心理疏导之后,他们放下了心理包袱。

一线员工按照二级防护标准配备防护用品,他们每天上班都要走“战时流程” 量体温、消毒,穿工作服、防护服、防护鞋,戴口罩、护目镜、手套、安全帽等。他们回忆起第一次进入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隔离病区时,“有点心慌,看到医疗废物存放的地方感到阴森森的。”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和手套,这是杨飞第一次包裹得这么严实,以前从没有想过医生护士穿上这些装备的感受,如今自己穿上了才知道其中的辛苦和意义。

“做这个工作,不能因为怕感染病毒、闹情绪就不上班了,这是不能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因恐惧胆怯不去做,看新闻医护一线人员都比我们辛苦多了,我们只是尽一点点力。”杨飞说,克服恐惧心理,按照严格的防护要求、流程进入病区内收运物料。“其实医院收集这些医疗废物时也已进行层层消毒,我们做好自身防护就行了。”

怕感染别人,工作不吃午饭,与家人分开吃住

据了解,2月他们总共只休息了两天。为了做好防护隔离工作,不让家人受感染,杨飞的家人搬到亲戚家暂住,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李德符则自己住在二楼,家人住在三楼,吃饭也分开吃。

“小孩时不时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想见爸爸了,就跟他解释不能出门的原因。”杨飞说,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家人才回来。而李德符也不用和家人分开吃住了。

除了防护不一样了,消毒的次数多了,工作量大了,外出收运时吃饭也不方便了。他们表示,早上八点半从厂区出发,跑完一遍路线返回往往是下午四五点了,早的话能在下午三四点回来吃上午饭。“怕感染别人,‘全副武装’在外面吃饭也不方便,就尽量出车前吃饭,中午不吃,运回厂区再吃。”

随着疫情受到控制,确诊人员治愈出院,隔离人员也没有后,他们收运的医疗废物也减少了。“现在收运的医疗废物已经少很多了,一车10多箱。原来仅市红十字会医院就有10箱,市三医院有20多箱,最高峰拉了一车有80箱的物料。”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疗废物收运完成之后,已经超过11时,杨飞拿出电话,联系下一站的医院收运医疗废物,然后将车开出医院,前往县市的定点医院收运涉疫医疗废物。

新闻推荐

宅家日子里,子女耐心教,父母虚心学,老人们感叹 智能电子产品原来有这么多乐趣

有的老年人对电子、智能产品有着“本能”的抗拒,以“学不会,眼花,怕被骗”等理由拒绝接触。最近因疫情防控需要宅在家里,一些...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