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店老板邓诗宾:生活不仅有远方 还有眼前的“烟火”
忙碌中的邓诗宾
出生于1986年的邓诗宾来自福绵区新桥镇富寨村,小时候,父母常年外出做生意,他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每次父亲外出归来,不仅会给他们三姐弟带好吃的,还会做一些在外面尝过的好菜给全家人吃,而邓诗宾的外祖母也是做菜的一把好手。受父亲和外祖母影响,邓诗宾从五六岁就开始炒菜、做饭,与厨房结下了不解之缘。
读大学时开餐饮店,成为学校里的创业典型
2007年,邓诗宾考上玉林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从小便有生意头脑的他,进入大学后更是不忘挖掘商机。大二下学期,他向朋友借了7万元,租下学校旁边一间300多平方米的店面做餐饮生意,当老板的他同时肩挑采购、掌勺等重任。
“那时候我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到垌口市场采购一天的食材。店里中午做快餐,我负责炒菜;晚上卖烧烤、啤酒等,我也做烧烤。最忙的时候店里一餐就接待了200多人,生意还算红火。”当时,邓诗宾还兼任学校学生会社会实践部部长,负责为学校活动拉赞助。由于生意红火,他还请了10多人来店里帮忙,甚至承办起一些集体户外活动的餐饮业务以及毕业聚餐等,成为当时学校里的创业典型。
为长见识外出闯荡,打拼数年返乡创业
邓诗宾的餐饮店一开就是4年,期间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仅让他还清了助学贷款,还让他的大学生活过得颇为滋润。后来,由于学校周边餐饮摊点逐渐增多,人工、租金等开销大,加上早就有外出闯荡的想法,他决定关掉餐饮店,到深圳闯一闯。
2012年,邓诗宾到了深圳,先是在一个大排档做烧烤师,后来干脆自己单干,开了一个烧烤大排档。但这次创业却不像第一次那么顺利,人生地不熟,加上深圳店面租金贵等原因,这个烧烤大排档没过多久就难以为继。2014年4月,邓诗宾搭火车只身前往北京,当时他的“全副家当”仅剩下300多元。
在北京的几年,邓诗宾在不同的餐饮店(公司)先后做过服务员、备菜学徒、炒锅师傅、后厨负责人、店长以及菜品研发部技术员等,几经辗转,颇为周折。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2016年,在父母催促下,已到而立之年的邓诗宾从北京辞职回到老家,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成家后,他决定再次创业,在玉林市中心租下一个店面做餐饮生意。
主打“牛品牌”,立志将美味发扬光大
一开始,邓诗宾的餐饮店以烫串为主打;后来,他根据不同天气先后推出清补凉、瓦盅粥、干湿粉等品种;再后来,他从玉林牛腩粉、牛巴粉、牛杂串等特色美食中得到启发,既然玉林人对牛制品情有独钟,为何不做一个以牛骨汤为主打的美食品种?
说干就干,今年,邓诗宾的店里推出了牛骨汤。经过一番思考和摸索,邓诗宾决定先将牛骨慢火熬上六七个小时,再把焖炒入味的牛腩、牛杂等放进牛骨汤里细火慢炖,这样口感更接近从前的牛肉鲜味。
再次创业,邓诗宾仍坚持自己采购、掌勺。每天一大早,他风雨无阻地奔波于多个菜市场采购新鲜食材,然后忙洗菜、熬汤、做菜、招呼客人……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到头也休息不到10天。但他对这种“忙并快乐着”的状态却十分满意,因为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生意也慢慢走上了正轨。
眼下,年关将至,邓诗宾仍在为梦想努力奋斗着。他说,他的梦想就是留在玉林,守在家人身边,努力用新方法把老美味做到极致,争取把牛骨汤做成为玉林颇有影响力的一个“牛品牌”,让更多玉林人品尝到他的手艺,“不管现在还是未来,我都会在餐饮这条路上不断提升自己。”
(记者 唐劲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冰通讯员宁宏)2019年以来,玉林市县两级医疗保障局精心组织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工作,配合开展全区医疗保障...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