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心理问题 克拉克现象

玉林日报 2019-04-26 07: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傅盛)据了解,在往年的高考中,都会有平时成绩很优秀的考生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情况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记者为此来到玉林市心理卫生中心咨询心理专家。

玉林市心理卫生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国家心理治疗师黄英民告诉记者,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很优秀,考前准备也很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可是一进考场,特别是在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考生往往会表现得焦虑、紧张、慌乱,感觉脑海一片空白,因而发挥失常。这种现象被称为“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17次打破5000米长跑世界纪录。然而,在他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1964年、1968年)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他平时训练的最高成绩远远超过那两届奥运会冠军的成绩。只是每当踏上奥运会的跑道,魔咒就会降落在他身上。后来,人们就以这位明星的名字来形容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的现象,即“克拉克现象” 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而导致比赛失常的现象。

考场如赛场,在考试中产生“克拉克现象”,一般是考生过分看重考试的结果,患得患失,心理压力过大,表现为一进考场就心跳加快、精神高度紧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考生的精神过于紧张会直接造成意识范围变窄,思维、记忆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那么,考生应该如何走出“克拉克”魔咒?

弱化动机。心理学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考生过分看重考试,动机过强,会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干扰考生记忆和思维活动顺利进行,势必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适当弱化动机,放平得失心态,减轻心理负担,就可避免产生“克拉克现象”。

增强信心。考生除了平时积极备考和准备充分外,还要对自己有信心,每天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能发挥好的”。这不是空喊口号,这是增强自信心的方法。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潜移默化中会自信起来,只有对自己有信心了,才能在考场上沉着应对,才不会出现“克拉克现象”,发挥正常水平。

正确认识高考。客观认识高考,考试不能决定一切,它只是对考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评。应该告诉考生,他们的世界除了高考成绩,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值得追求。高考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已。正确认识高考、放平心态,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才能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新闻推荐

扫黑除恶护稳定 福绵税务在行动

本报福绵讯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福绵区税务局以党建领航,组建了由3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先锋队,深入福绵产业园区...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