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辉煌 我们的生活
如今,动车成为了玉林市民的首选出行方式。图为市民搭乘动车出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然不再是奢侈品,成为了普通家庭的代步工具。
20世纪80年代,玉林群众在选购自行车。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住宅区不断涌现,老百姓的住房从“安居”走向“宜居”。
如今,我们还能看到少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百姓居住的简陋低矮的平房。
如今,市民可自由选择自己中意的食材, 消费自由得到了充分诠释。
现在,市民的餐桌食材非常丰富,饮食讲求营养均衡、绿色健康。
“民以食为天”,吃饭向来都是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在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只能凭粮票购粮。
如今,人们的服装色彩变得五彩缤纷,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向高档化。图为市民在商场挑选衣服。
20世纪60年代,衣服的款式、面料等较为单一,更多地追求保暖和朴素。图为年轻人在田间地头劳作。
20世纪80年代,群众在国营商店选购衣服。
以前,人们要穿件新衣服不容易,只能用缝纫机手工缝制。20世纪70年代,缝纫机曾是结婚三大件之一。
风雨一甲子,辉煌六十载。回望如歌岁月,团结奋进的广西人民迎来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华诞。八桂大地,一片欢腾。
时代向前,岁月留痕。六十年沧桑巨变,玉林人民的生活翻天覆地。衣着从朴素到时髦,饮食从吃饱到吃好,住房从平房到楼房,出行从自行车到多元化……发展有目共睹,变化历历在目。
过去,要想穿件新衣服不容易,衣服宽大,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的色彩、款式、面料也比较单一,衣服更多追求保暖和朴素。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商品供应日渐充足, 消费市场也日渐繁荣活跃。同时,衣服色彩渐渐从灰蓝黑变得丰富多彩,款式从单一变得多元化,玉林人的穿衣打扮也更显个性和时尚。“粮票”“肉票”等也随着改革开放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群众饮食追求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现在,市民餐桌上的肉菜已是家常菜,食材也非常丰富,饮食讲求营养均衡、绿色健康。谁家有喜事好事就喜欢出去“撮一顿”,与亲朋好友品味美食、分享喜悦。
衣食无忧了,住房和出行也起了大变化。60年来,玉林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住宅区不断涌现,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告别了简陋低矮的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区楼房,住房从“安居”走向“宜居”。随着城市的发展,出行工具也日渐多样化,小轿车、公交车、摩托车、电动车、共享单车等随处可见。2016年12月30日,“和谐号”动车如约而至。自此,玉林昂首跨进动车时代。每逢节假日,人们搭动车、客运汽车,或开私家车便利出行,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版图片由本报摄影组拍摄提供)
新闻推荐
玉东小学、《文明拍手歌》剧组快闪演歌舞 拍创意视频 喜迎60大庆
本报讯(记者陈君铭通讯员刘秀军)12月8日上午,共青团玉林市委员会组织玉东小学、《文明拍手歌》剧组等50多名小朋友,来到玉林...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