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街:感受玉林味道
西街口荟萃玉林美食,至今仍魅力无限。虽经风雨洗礼,仍可见旧时辉煌感受旧时建筑的古朴古民居处处都是历史遗留的痕迹屋檐下的镂空雕花精致华美走过繁华,如今的西街有种静谧之美走过南桥,穿过南墟,采访组选择来到西街。
清乾隆年间,鬱林城被包围在又高又厚的城墙内,开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门外街墟密布,东有东墟,南有南墟,西城门外的西街(今大西路)是往来客商进出鬱林城的必经之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人流密集,人来人往间逐渐形成盛极一时的商业圈。据《玉林市志》记载,明、清以来,大西路曾是鬱林商业最繁华之地。也正因如此,大成殿、粤东会馆、地藏堂等多个玉林历史代表性建筑都分布在西街一带。
西街,从东至西,可见巷弄纵横交错,多达数几十,房前屋后低柳扶枝,石路旧弄花叶斑驳。在十里长街和江滨路建成通车之前,西街作为连接福绵的“通州大道”,热度从未消减,旧时商人、农民出墟入社都经此进城,常是人山人海,堵得水泄不通。
而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玉林市区,西街仿佛走进了历史,显得与世隔绝般的宁静。
巷里“豪宅”仍显风流
西街曾是明、清以来最热闹的商业街区,在众多富贵人家、商贾大户眼中是一块“风水宝地”。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大批乡绅贵族在此购地置屋,因此,西街可谓是“藏龙卧虎”。慢慢走访探寻其周边街巷,可发现许多隐匿其中的明清古民居。一扇半开着的老窗子,掩映着鲜花爬藤,里面却是极具艺术感的时髦陈列。
连接西街的攀龙里有座“进士第”,青砖黛瓦,精美的雕花和绘画,装饰华美,端庄厚重,依然可见旧时的恢弘,只是门梁上两枚粗黑的大铁钩显得有些孤单。在此居住的是陈家,祖上经商,曾做过蒸酒和木材生意,家大业大,凭自身本事建造了这座宅子。后来家里出了进士,当时皇上特赐匾额,可惜几十年前匾额被人偷了去,只留下两枚孤零零的铁钩。
如今,宅子处处都是历史遗留的痕迹,大门屋檐下的壁画已模糊不清,灰蒙蒙的一片。在此居住的老奶奶说,当时家里有一幅特别大的“八仙下棋”壁画,人物表情动作等惟妙惟肖,只是后来被擦掉了。屋檐下的镂空雕花还算保留完整,左右两扇木门上各写了“规行”“矩步”二词,连在一起的“规行矩步”是陈家的祖训,告诫后世按规矩办事,不得苟且。
前院一侧的围墙上印着一个硕大的“福”字,陈家人说这个字从他们记事起就在那里了,该是房子建造之初便有的。如今历经风雨洗礼,墙皮许多都已脱落,露出土墙,“福”字显得千疮百孔。虽只大概剩下个轮廓,但也还依稀可辨,是陈家指引“游子”回家的路标。
居民陈阿姨说,过去有位亲戚在柳州生活了几十年,回来时因为街道大变,几乎认不得路,可一踏进家门,见着“福”字,便惊喜地大呼:“哎呀!看到‘福\’字就知道到家了!”即便字体已经模糊,但它的模样却早已牢记在家人心中。
时间流逝西街不朽
走在西街,一窗一墙,一步一景,皆让人感受到老玉林生活的点点滴滴。当采访组向西街老住户们询问起老街过去的盛况时,他们都兴致勃勃,热情地讲述以前的故事。
72岁的文伯从小就在西街长大。他告诉采访组,过去街上两边都是铺面,卖饮食、杂货、油盐酱醋等,一些人家会自制冰棍出来叫卖,各种零食小吃应有尽有。文伯指着对面的房子说:“那里是卖糯米饭的,当时经常远远就能闻到米香。”
可西街不过5米来宽,以前人来人往的,哪有地方摆摊?“这你们就不懂了。”文伯露出孩子般的得意,“过去不是砖头房,都是木的,门或窗一开就是一间铺面,粉啊肉啊都摆出来。那时粉都剪好的,再架一口锅,自己挑好肉,人家当场给你炒。”似乎是打开了记忆的匣子,文伯越讲越兴奋,原本有些严肃的脸早已绷不住。讲故事的乐此不疲,听故事的也津津有味。伴随着老人纯正的乡音,故事听起来更有味道,采访组不禁将自己代入,仿佛也曾经历过这些事一般。
不仅文伯,采访组采访到的每一位西街老住户,在谈起承载了自己几十年生活记忆的这条老街时,都滔滔不绝地讲述其曾经的辉煌,脸上、眼里、语气中无不透露出满满的骄傲。
已搬到外面小区居住的文叔,在西街的老家是一间有160多年历史的老宅子。由于80岁老母亲行动不便,白天文叔便回来老宅子照顾。面对老街,他感慨万分:“过去这里还能称作是‘街\’,如今只能说是‘巷\’。”他告诉采访组,以前从福绵、新桥、樟木等乡镇上来玉林城的人都是走这条路进城。“当时铺的还是青石板路,硬生生地被来往人流走出几寸深的凹槽来。”文家奶奶两手比划道。“上世纪70年代,我们下班回来,人多到看着自家门口在眼前都挤不进去。”文叔笑称。
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青石板路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拆除,铺上了水泥路,现已难寻人流密集的踪迹。殊不知,西街昔日的繁华早已烙印于老住户们心中,足以成为闲时反复调侃的趣事。
老街与老宅似一对共生兄弟,烙刻着“玉林海丝路”留下来的痕迹。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幸而我们还能从中捕捉到一星半点曾经繁荣的印记。
采访组流连于西街的雕花门楣、青砖绿瓦间,停停走走,不时出现的斑驳墙面上还留着一些模糊的标语,还有沿街零散保留着的传统手工业、钟表店、理发店、杂货铺等老字号商店。
历经数百年繁华的西街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时间流水飞逝,却仍带不走西街的不朽年华。
玉林味道尽在西街
“岭南都会”玉林,引来大江南北商贾,而西街口曾经的繁华,同样也引来八方美食荟萃于此。在岁月的积淀中,西街口逐渐成为玉林的美食地标,也成为玉林美食文化的汇聚点、外地食客慕名而来的美食天堂。
所以,西街口,历史上的繁华之地,因为美食,至今依然魅力无限。
别的不说,玉林牛巴作为玉林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早已闻名国内外,而西街口简直就是玉林牛巴的天下——牛大叔牛巴、吴常昌牛巴、黎伍福牛巴、吴氏二记牛巴、文十六牛巴等众多本地名牌云集于此。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找玉林牛巴到西街口就对了。
当然,除了牛巴,延伸至北街的美食街上花样百出的小吃也味道独特,街头巷尾的盐焗和卤水鸡鸭,各种砂锅粥、卷馅粉,大排档的牛杂、猪杂、鱼料等,还有摊档里的酥肉、肉蛋、粉蒸肉等各式玉林美食,都承载着满满的玉林味道。
此外,还有最具艺术的玉林味道——茶泡。这种兴盛于明清时期的玉林美食,可以说是“海丝路”上玉林重要商埠的一个例证。当时玉林的富户人家,在嫁女时会用茶泡净遍亲戚朋友,俗称“新人茶”。
之后,茶泡便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点心。茶泡制作精美,不仅用于充饥,吃起来也是一种享受。玉林茶泡,将原本“豪门”才有的美食仪式,变成为普通百姓家中的平常食物,悠闲地把艺术融入生活,体现了“岭南都会”玉林人的变通与淡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关伟)1月11日下午,玉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莫恭明、覃天卫、陈玲、傅国海、朱向东、黄少明、赖榜轰在主席台就座。大会主席团其他...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