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场不打麻醉的“手术”鲁迅文学院为玉林市作家梁晓阳举办作品研讨会

玉林日报 2018-01-10 11:12 大字

1月3日,鲁迅文学院第33届高研班举行散文研讨会,对优秀学员、广西作家梁晓阳的长篇散文《吉尔尕朗河两岸》进行研讨。著名评论家、《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著名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主编王兆胜,《人民文学》副主编宁小龄,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评论家郭艳,鲁迅文学院教师、评论家李蔚超、赵俊颖以及第33届高研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行业作协的52名学员作家参加了研讨会。

表扬:《吉尔尕朗河两岸》的个性非常鲜明

彭程、王兆胜表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认为《吉尔尕朗河两岸》的个性非常鲜明,写了一条不为人所知的西部河流,观察细致,内容新颖,感情丰富,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美学理念,给人带来大自然深刻的启示,也呈现出一种历经磨难之后的人性之美。看到这部书就联想到梭罗的《瓦尔登湖》,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梁晓阳写了一条河两岸丰富多彩的生活,达到了人与大自然的深度融合,朴素的文字蕴含着澎湃的激情和无穷的力量。两位评论家都认为,《吉尔尕朗河两岸》的文字朴素自然不夸张,平实中有力量,有生活质感,是一部非常有感染力的散文作品。

批评:素材剪裁欠合理;作家需要有天地情怀

鲁院的研讨素以“不打麻醉的手术”著称。与会评论家和高研班学员对这部书提出了批评意见和建议。彭程指出,这部书对同一事物同一风景反复言说,减少了审美的陌生感,语言的节奏韵律带来的阅读快感还没有完全释放,另外素材的剪裁还欠合理。王兆胜指出,作家需要有天地情怀,对天地万物要有一颗柔软之心、悲悯之心——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尚有努力的空间。作家需要激情感染读者,更需要沉静打动人心;可以有一个故乡,有一个根据地,但又要跳出这个根据地,在广阔的格局中形成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成长:要写出有尊严、有影响的作品

1月7日,鲁迅文学院第33届高级研讨班结业典礼在京举行,梁晓阳作为广西唯一参加该期高研班的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作了题为《走向晨光闪耀的地平线》发言,与全国各省(区)、直辖市的学员们交流分享为期四个月的学习体会与切身感受:“四个月来,我们成了小学生,看到院领导和老师,像孩子看到家长一样欢欣;来了一位慕名已久的作家,我们满怀新奇与盼望,早早拿出网购的书本,排队请求签名合影;不放过任何一次讲座,生怕失去一次遇见;在各个专题研讨中,我们像兄弟姐妹,既交锋,又体谅……”“每天,我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思考、写日记;我们互赠书籍,共同探讨,从对方身上,学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有效的创作方法,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暗暗决心,要在各自擅长的体裁或领域内,写出有尊严、有影响的作品,以此致敬我们宝贵的生命,致敬我们亲爱的鲁院。”

梁晓阳告诉记者,他很早就对鲁院心生向往。这次学习,他无比珍惜向著名作家、编辑、艺术家请教的机会,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开启了更深刻的文学探索。在鲁院学习期间,他创作完成了以家乡天堂山区为背景的长篇非虚构小说《天堂谣》(美丽南方·广西文学系列创作签约项目)和长篇散文《出塞书》等多部(篇)作品。

链接:鲁迅文学院是中国作家协会直属的局(厅)级事业单位,是一所面向全国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理论家、文学编辑家和文学翻译家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业培训机构。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创办的中央文学研究所,1984年正式定名为鲁迅文学院。学院组织有大批国内第一流的作家、评论家、学者、教授参与教学,被誉为中国文坛的“黄埔军校”,中国作家的摇篮,蒋子龙、王安忆、张抗抗、莫言、余华、刘震云、周大新、迟子建、周梅森、严歌苓、邱华栋、刘亮程、徐则臣以及玉林籍著名作家朱山坡等均从这里走上中国文坛,有许多已成为在世界文坛上闪耀的文学巨星。

新闻推荐

本期主角廖吉祥 器官捐献协调员:生死摆渡人

大家对“器官捐献”都已不陌生,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之间,起着连接作用的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们负责对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宣传动员,全程参与完成每例器官捐献的相关工作。连...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