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早该见报的故事被“珍藏”多年 因为“信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暖心事还有许多

玉林晚报 2017-09-29 16:14 大字

今年梁女士捐的善款,记者微信转交给了一对患病双胞胎。这是一个早应见报的故事,晚报几名记者都动过采写念头,可不管怎么劝,故事的主角始终不愿现身。在《玉林晚报》复刊30周年之际,选择用“记者讲故事”的形式呈现这个被珍藏多年的故事,是因为我们想传递那份美好与感动。不仅如此,与这个故事一样,因为这份难得的信任,在我们身边还发生了许许多多暖心的故事。

每年捐献240元善款,她让我们寻找受助者

在报社工作,有许多机会遇到特别的人和事,因为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让我们看到生生不息的希望。如这份数额虽然不大,但年年如期而至的善款。

询问了几个经手的记者,大家都不记得确切时间了。故事发生在数年前,那时报社时常收到读者来信,和许多普通信件一样,那封信是装在一个牛皮纸信封里被送到记者办公室的。不同的是,里面有240元。

信件大意是:我们是一个四口之家,家里每人每年都省出一点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240元,希望晚报帮捐给有困难的人。以后每年我们都会把钱送到报社。信件留有捐款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果然,捐款人梁女士没有食言,每年我们都会收到这份善款。虽然未曾谋面,但我们像一对默契的老朋友,彼此信任。收到捐款后,我们暂时代为保管,一旦发现有合适的捐款对象,我们就与捐款人联系,征得她的同意后,再把钱捐出去。

那是一个怎样的四口之家?每年都会特意来一趟报社,把善款送来。他们又为何会委托记者帮忙捐献?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年复一年在做同一件好事。几年后,我们萌生了采访捐款人的想法,但她拒绝了。

今年,她特意打电话到报社询问:能不能微信转账?这样更方便。添加微信,收到善款。我们再次发出采访邀请,同样遭拒绝,她回复道:我们家每个人省点钱就可以做到了,小事一桩,不值得报道。

捡到一叠证件和钥匙

行动不便的他托我们找失主

这个故事,也是因为“信任”而生。之所以选择讲述这个故事,不仅是因为它具有代表性,还因为故事的主人公让人肃然起敬。很多热心市民捡到钱包、证件,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都会想到送来报社,让记者代为寻找。而记者为了不负这份信任,会发动手上的资源,争取让失物完璧归赵。

故事发生的时间我记得很清楚,是2013年11月的一个星期五。那天上午,没有采访任务的我刚好在办公室,一名行动不便的中年男子缓慢地走进来,我赶紧扶他坐下。

他姓陈,家住玉林城区江滨路,因中风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的。出院后,他喜欢到江南公园做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前一天晚上,陈大哥没有在公园等家人来接,沿着江滨路慢慢地走回家。

身份证、行车证、驾驶证、银行卡……树底下,散落一地的证件引起了陈大哥的注意。“如果被小孩捡去玩的话,失主想要找回来就难了,我要在这里等候失主。”陈大哥这么想着,便在路边坐下来等待失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陈大哥没能等到失主。一个多小时后,下晚班的家人前来把陈大哥接回了家。

“你自己身体不好,大晚上的怎么坐在路边吹风?”妻子忍不住念叨起来。陈大哥顾不上与妻子理论,一回到家,赶紧找了一个袋子,把捡到的证件、钥匙装好,准备交还失主。

可是,怎么才能把证件交给失主呢?陈大哥琢磨了很久。次日清晨,陈大哥向一起晨练的朋友提及此事,大伙建议他送到晚报。陈大哥马上打电话给妻子,让妻子送自己到报社。

“既然捡了人家的东西,就想办法送回去吧。”妻子虽有所不满,还是通情达理的,把丈夫送到报社,把打车回家的钱交到丈夫手中,再赶去上班。

为了不负读者的信任

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想办法

我问:“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吗?失主拿到证件后也好向你道谢。”陈大哥憨厚地笑道:“我不图什么。这么多证件,补办起来不要半年也要两三个月。我捡到了就想尽快地还给他,免得人家着急。”

想到陈大哥行动不便都特意来一趟报社,不仅是出于对晚报的信任,更是希望能尽快找到失主。我于是仔细查看这十几个证件、银行卡,可是没能找到失主的联系方式。幸好,这些证件里有小车驾驶证,于是我几次联系交警部门,表明自己是晚报记者,并说明事情的缘由,最后通过交警查到车主的联系方式。

原来,7日晚,失主谭先生的单位组织气排球比赛。比赛结束,谭先生从摩托车尾箱拿了一件衣服换上,顺手把尾箱里的挎包拿出,放在摩托车尾座。回到家,谭先生才发现挎包不见了。谭先生马上回到单位,从调取的录像中看到,挎包随着摩托车一起驶离了单位,估计是掉在路上了。

“我一个晚上都在发愁,这么多证件怎么补办?”谭先生说,当晚他与几个同事联系,想找回挎包。包里现金不足百元,重要的是行车证、驾驶证、身份证和银行卡。

来报社取回这些失而复得的证件,谭先生喜出望外,不知怎么感谢这位热心大哥才好。得知陈大哥中风后行动不便,谭先生真诚地说:“他家在哪里呀?我要买些药、水果去看望他。”

类似这样的“找人”故事还有很多,小到寻找失主,大到寻找失散数十年的亲人,我们都会发动手上的资源,甚至陪着当事人远赴他乡去找寻。这其中,有寻找到的雀跃和欣慰,也有苦寻不得的失落和无奈。但不管怎样,我们仍会一路前行,为的是不负广大读者对晚报的那份信任。

新闻推荐

一个恃强凌弱,一个睚眦必报 一张石凳起祸端 两男子互不相让酿命案

因争抢公园里的一张石凳,两男子发生了冲突,不服一方随后伺机报复,并造成了一死一重伤的悲剧。最近,福绵区的何某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玉林市中院一审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凌晨开...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