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暨“百姓问政”动员会在榆举行

榆林日报 2017-07-18 09:41 大字

本报记者高苗报道 7月17日,全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暨“百姓问政”动员会在市委会议中心举行。

市委副书记钱劳动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宁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动员讲话,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凯盈就开展“百姓问政”工作作动员讲话。

从去年2月28日,中央发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至今的一年多来,榆林市委始终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细化“学”的内容,明确“做”的标准,树立“改”的标尺,推动学习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月份,中央明确提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所谓“常态化制度化”,就是指“两学一做”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党内基本制度一样,要完全融入各级党组织日常管理,融入对党员的日常教育,成为一项需要常抓不懈、长期坚持的根本制度。

钱劳动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百姓问政”这两项工作互相联系,一个侧重于解决思想问题,一个侧重于解决作风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战略全局出发,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自觉行动,系统谋划部署,迅速传达落实,细化工作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做到执行有力、落地有声。

钱劳动强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重点在于夯实“学”的基础、抓住“做”的关键、发挥“带”的作用、严格“改”的要求、加强“建”的力度。做好“百姓问政”工作,对“百姓的问”,不能一答了之,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必须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将这一平台打造成真抓实干的“交办会”,对群众提出的七难八难问题,要力争有问就有答,而且一定要说了算,答了就要办,决不允许由“问”变成“访”。

就如何落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陈宁强调,要深入领会基本精神,准确把握基本要求,切实遵循基本思路,增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坚持学深做实,持续在“学”上深化拓展,努力在“做”上聚力用劲,切实在“改”上精准发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定动作、基本任务;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讲政治”,带头严肃组织生活,带头担当作为,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务实开展、扎实有效。

围绕什么是“百姓问政”,为什么要开展“百姓问政”,怎样开展“百姓问政”,如何保障“百姓问政”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张凯盈要求,要坚持包容开放,正确对待“百姓问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反映、善意的提醒、正义的监督,要抱着兼听则明、谨慎自省的态度,认真对待,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说明情况,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将“百姓问政”平台打造成凝心聚力的“助推器”、沟通干群的“连心桥”、真抓实干的“交办会”,市纪委监察局指定党风政风监督室专门对答政单位答政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办理不及时、解答不到位的将严肃问责。

各县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市委各部门负责人,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书记、纪检组长,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市属企业党组负责人,“百姓问政”首批入驻的中省驻榆单位和其他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新闻推荐

“春风渡”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本报通讯员赵星瑞摄影报道7月11日,榆阳区计生协“春风渡”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并举行授旗宣誓仪式。首批加入“春风渡”志愿服务队的20名志愿者,分别来自各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等。服务队以传承美好...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