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由于城市起步较晚,历史欠账太多,榆林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符。近几年,随着榆林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规

陕西日报 2017-07-14 07:23 大字

钟楼巷过街天桥罗晓兰 摄

本报记者 白亮 见习记者 罗晓兰

“榆林整体都挺好的,道路宽,绿化也好,就是主干道上几乎没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学生在马路上乱跑,行人过马路也不方便。”这是很多外地人到榆林的直观感受。

历史欠账带来多重问题

随着能源经济的发展,榆林一跃成为陕西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榆林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断头路多,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短缺,堵车严重,交通事故频发……这些都与榆林的发展不相匹配。其中,主干道两旁中小学附近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短缺,造成的交通拥堵、学生出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

5月10日11时30分许,榆林市第一小学的学生陆续放学,交警开始管制交通,协管员在一旁组织学生排队过马路,秩序井然。然而,随着学生逐渐增多,场面一度混乱,很多学生不走斑马线,在马路上追逐嬉闹。摩托车、电动车在人群里见缝插针地穿行。记者亲眼目睹一个小女孩快跑通过马路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在地。

“没有天桥,孩子过马路当然不安全。我的孩子都上五年级了我还得天天接。”魏女士也是这场小事故的目击者之一,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她每天骑电动车往返一个多小时接送孩子。

有交警指挥尚且如此,没有交警时情况更加严重。5月10日傍晚,记者看到逸夫小学门口并无交警,只有几个志愿者。家长肖先生告诉记者,交警隔几天才来一次,这些志愿者站一旁也不管,路口也没有红绿灯。记者看到,虽然车辆在学校门口减速慢行,但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车流量大,学生多挨着车辆过马路。

“90%的学生家长都是务农或务工人员,大多没办法接送孩子。孩子很小就得自己过马路。”逸夫小学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学校虽然有专门的安保人员负责规范交通秩序,但3000多名学生只配有一名安保人员,根本管不过来。按规定,学生与安保人员的配比应该是500∶1。”

5月11日下午,记者在星元小学门口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没有交警,没有红绿灯,甚至没有组织协调的教师和志愿者,放学后的学生在马路上横冲直撞。

造成的交通拥堵也是一大问题。

“二街本就是单行道,一小的学生上下学的时候每次都堵,十分烦人。”在世纪广场附近上班的万女士抱怨。而在星元小学门口,学生家长的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直接停放在马路上,每次放学造成堵车至少30分钟。

实验小学的一位安保人员说:“每次放学时,得由我们和交警截停车辆后学生才能过马路,要不然要堵半个多小时。城区堵的时间就更久了。”

此外,其他学校门口也大多没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比如,位于榆林大道旁的十七、十八小学,位于金沙路旁的第五中学和第七、第八、第十小学……

缺少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人流、车辆密集的区域。以新建路与榆阳中路交会处为例,新建路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古城区的南北主要干道,榆阳中路是市区的东西主要干道,附近还有汽车南站,不论车流还是人流都很大,可这里的十字路口却没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回应群众关切,旧貌正在改变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普通市民,大家都希望学校门口能新建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学生家长常先生告诉记者:“市一小曾做过民意调查,我们单位的一小家长都填了要建人行天桥的建议。学校也向教育部门呼吁过很多次。”为了规范道路交通秩序,交警部门的愿望同样迫切。榆林交警二大队的一名交警坦言:“今年‘五一\’期间我们开始对新建路实行严管,拥堵才有所缓解。之前也发生过交通事故,建天桥十分必要。”

此外,榆林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发声呼吁。

市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听取、采纳各方意见,实地调研,积极谋划建设。其实近几年,榆林城区的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由无到有,逐步增加。

2009年,榆林城区的首座人行天桥横跨长城路,在钟楼巷与长城路十字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随后,横跨长城路、在新楼巷和广榆巷十字处的过街天桥也建成使用。

2014年,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同时,市住建局也启动了市政道路交通设施优化改造工程,会同交警支队安装红绿灯、电子监控各51处,指路标志360块,禁令、警告标志1132块。

地下通道方面,2016年7月,榆林大道与人民西路地下通道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0月,榆林大道火车站地下通道也正式开通。记者走访时发现,为了防止行人横穿马路,两处地下通道周围已设置了护栏。目前,榆林中心城区共建成3座人行天桥和3处地下通道。

榆林城区今年将新建4座人行天桥

“今年我们规划在城区修建4座天桥。”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刘建平告诉记者,榆林市今年将在金沙路第五中学和第七小学之间、新建路与新楼巷十字、航宇路九小旁、北环路九幼、十一小旁等地规划建设人行天桥。具体由市住建局实施,预计下半年全部开工建设。其他学校周围及人流密集区等是否建设过街天桥,规划、住建、城管、交警、教育等部门正在调研论证中。

“五中和七小的设计图已经出来了,天桥东头将直接通向校园里面,上学、放学时学生可通过天桥上的门直接进出学校,普通行人从校外上下人行天桥。”刘建平称,天桥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既考虑了方便学生、市民出行,也考虑了城市的整体景观。

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市政工程建设科科长邵小军告诉记者,计划新建的4座天桥中,航宇路(九小旁)和新建路(一小旁)的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预计年内建成;金沙路(五中、七小旁)的正准备招标;北环路的正在办理有关立项、规划审批手续。由于改造建设地下通道工期长、费用高,还会造成长时间的交通堵塞,所以暂时没有建设地下通道的计划。

“建天桥和通道需要听取多方意见,比如一小门前的过街天桥十年前就开始筹划了,但是需要考虑多方因素一直拖到现在才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邀请各方进行充分论证,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邵小军说。

新闻推荐

叶晓芹:当一名幸福的老师

孩子们与叶晓芹无话不谈文图/本报记者吕晶实习生刘丽媛与叶晓芹聊天,听她说到最多的词就是“幸福”。从事自己最喜爱的教育教学事业是幸福,关爱学生、与学生相处是幸福,不求回报、却总能在不经意间...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