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郑金莲:怀揣旗袍梦的地贫女孩

玉林晚报 2017-04-17 10:07 大字
郑金莲在缝制旗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女孩不想把自己扮得美美的?不过有一个花季少女,她就喜欢欣赏别人的美。“我最开心的事是看着大家欢欢喜喜地穿上我们做的手工旗袍,展示人与旗袍的美。”在内环南路竹篾行二楼一间旗袍工作室,说起自己与旗袍的结缘,郑金莲打开了话匣子。

热心大姐愿教地贫女孩做旗袍

预约采访,到达郑金莲所在的工作室已是中午,郑金莲笑着跟记者打招呼:“小心脚下,别被布料绊倒了。不好意思,工作室有点乱。”确实,工作室满屋是布料、布碎、做旗袍的配饰材料、旗袍样板。金莲略带歉意道:“工作室租期快到了,老板打算把工作室搬到香港,所以最近这里挺乱的,您不要介意哈。”

郑金莲是一名地贫女孩。初看上去头部显得比较大,脸上也没有血色,左脸有点变形。地贫患者接触多了,记者知道这是地贫β重型地贫貌的面部特征。

今年17岁的郑金莲,本应像同龄人一样在学校享受校园生活,但几年前,郑金莲的地贫貌已相当明显,因此被同学歧视、排斥,初一时她就不愿去学校了,之后一直辍学在家,不愿上学,也不愿出门。

直到去年,在地贫志愿者何崇安大姐的热心帮助下,她认识了张琳蓉——玉林老字号旗龙梦工厂老板,手工旗袍设计师、制作人。热心的张姐从何崇安那里了解到郑金莲的情况后,表示想请她到工作室工作,“我教你做旗袍,你愿意学吗?”郑金莲喜出望外。

两天后,她从北流民乐镇来到玉林城区,第一次离开家人独立生活。

这份工作很有艺术感和美感

“张姐很有耐心,手把手教我。我在这里工作差不多一年了,从串珠子到做一字扣、玫瑰扣再到方边、车直线,再到现在可以缝制一些简单的旗袍。”郑金莲告诉记者,刚开始串珠子有点无聊,方边很吃力,要费好大的手劲,两只手都会很痛,拿捏不好的话做出来的边也不好看,如今她做方边及结旗袍扣已很熟练。

“这里很多旗袍,是老板张姐和裁缝师傅亲自设计、手工缝制的,不少旗袍销往香港甚至国外。”金莲指着一排排款式各异的旗袍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设计旗袍样板,并亲手缝制。金莲还想学摄影,这样在客户来工作室试穿旗袍时,能帮她们拍出美美的照片,把人与旗袍的美完美地展现出来。

郑金莲说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一来时间比较自由,二来觉得做旗袍是一个很有艺术感和美感的工作。今后旗袍工作室的重心会放在香港,她已经办好港澳通行证,以后会继续跟着张姐学手艺,业余时间自学旗袍设计与制作。现在很多人喜欢旗袍,她相信自己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阳光自信的她,还有一点幽默

在地贫协会何崇安大姐的帮助下,2015年郑金莲获得了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提供的切脾项目资金,当年在南宁303医院做了切脾、切胆手术。现在血色素虽不到100克,铁含量超高,但每月能够正常进行输血,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郑金莲表示,目前自己挣到的钱并不多,除了生活费等所剩不多,对每个月需花四五千元输血及服用昂贵去铁药的她来说,还离不开家里的帮助,而父亲身体不好,也要经常吃药,父母日常生活尽量节俭,省下来的钱给她治病。

说起自己的病,郑金莲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她说:“脑袋就这么大,内存不多,如果老是想着不开心的事,那么开心的事还怎么储存呀?”她非常感谢让她重拾自信的爱心人士和地贫协会的朋友们,是他们让她更了解地贫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及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她说,其实地贫并不可怕,除了每个月要输血和除铁,忌口一些含铁量过高的东西,地贫患者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新闻推荐

难忘的抛秧活动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来到五彩田园,参加玉林日报小记者团的抛秧活动。我们来到抛秧地点,那里有一盘盘绿色的秧苗,当地农民杨阿姨拿起一盘秧苗,给我们做了抛秧动作示范。当工...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