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讨论是道德疾病
最近,友人抱怨,和自己即将大学毕业的孩子说不上话:讨论时各持己见,过程犹如两条平行线,距离从未有丝毫拉近;或直接被孩子扣个帽子:思想僵化、落伍了。让人备感郁闷。
在公共讨论的平台上,鸡同鸭讲的情形比比皆是,甚至一言不合、大爆粗口,非我立场、其言必错的非合作式讨论并不鲜见。一位美国哲学家认为:人们拒绝甚至蔑视“合情合理的讨论”,这会导致关系的崩塌、导致隔绝,使得我们失去一个被别人校正和从他人身上得到启发的机会。这是现代性“道德疾病”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表征。
古语有云:辩论之道,在自启,在明理,在止于至善。通俗点说,讨论是个好东西,人们可以在观点互动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其对于自我修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生活的快节奏让耽于物质追求的人们,无暇于讨论式的精神互动,更有人拒绝常识认知、解构传统价值,拒绝“合情合理”的讨论。这在当今青年人中并不鲜见。
对一件事情的破坏,无过于否定其本身的价值。“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真理值多少钱?”“自由能当饭吃吗?”……一些极具犬儒主义特色的言语在公共讨论领域大行其道,以功利的逻辑否定、蔑视讨论的价值,看似合情,实则无理。讨论本来就是观点、意见的交锋,用“不值一谈”“不值一驳”否定话题,在一种优越感的假象下,藏着嘲讽、鄙视的态度,其结果就是互相激怒,没谈就崩。只有在尊重话题并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有价值的讨论才可能健康展开,讨论的价值也才能得以激发。
最近的玉林“狗肉节”争论中,爱狗者与食狗者引发的肢体冲突、知名人士由观点相左而引发现实对决,正是破坏讨论规则的“典范”。意见相左很正常,世界本是多元,但当争论异化为肢体冲突、语言暴力,便背离了讨论的本质,非理性的手段只会激化矛盾冲突,无益于讨论本身,更无助于达成共识。“合情合理”的讨论要以理性为宗,用丰富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去表达自我、说服对方,这样的讨论无论输赢,都会让参与者受到启发与校正,而如果一场讨论沦为争强斗狠比嗓门,互相撕咬后也许只剩一地鸡毛,于公共理性的建设不仅无尺寸之功,反而会形成伤害。最近网上流传一封台湾父亲写给女儿的信,有一句话也许会给年轻人以启发:我们正站在天平的两端,要誓死保护好天平的支点,那个支点就是——除了证明自己对之外,也要承认另一方也有对的部分,这样逻辑才对,也才能得分。
培根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青年是社会中最具生机活力的群体,也是最敢于、最愿意表达自我的群体,应自觉克服不良习气对“合情合理”讨论的冲击,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参与公共讨论,贡献出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并学习汲取养分,在思想的交锋中砥砺自己、校正自己、完善自己。(刘鑫焱/文行云/图)
新闻推荐
从9月1日至12月31日,玉林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清理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废物偷排直排、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据了解,此次专项整治对象是全市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