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没有什么不可能!
本报记者 张彬
辛夷坞在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里写道:“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著名演员赵薇将小说翻拍成电影后,引发了全国一股怀念青春的热潮。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70后、80后和90后,与他们一起缅怀曾经走过或正在经历的青春。
70后:坚持、努力的青春
今年41岁的陈女士,是港南区一名公务员,目前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回忆青春,她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艰辛,但越是艰辛就越是不能放弃,坚持、努力,让我过上了现在幸福的生活。”
陈女士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7兄妹。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吃不饱饭。但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父母坚持送他们上学。
“那时,大学就是农家孩子跳出农门的独木桥,所以考大学就是农村娃的所有心思。”陈女士说。
1988年,陈女士考上了达开高中,是家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早上5点多钟,别人还在睡梦中,她已经起来晨跑;晚上,教室熄灯了才恋恋不舍回到宿舍。
因为内向,不善于交流,融不进高中生活,高一第二个学期她曾想放弃读书。但读大学的强烈愿望让她坚持了下来,“我很庆幸我坚持下来了,如果那时放弃,或许就没有我今天的安稳生活。”
爱情,总是青春绕不开的话题,校园的美好初恋,陈女士也曾有过。高中的时候,她与一名外校男生长期保持着书信往来,懵懂的爱情种子在他们之间渐渐萌发。但为了学业,她没有去捅破那层纸,把自己的情感压在心底,一心一意去为高考拼搏。
事实证明,她的理智是对的。由于心无旁骛,1991年高考,陈女士考上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100多名学生竞争一个名额,可谓千军挤过独木桥,因此尽管只是大专,却也是家里的骄傲。“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春,思想比较单纯,容易满足。”陈女士说。
1994年,大学生毕业分配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就业双向选择制。这一年,陈女士刚好毕业,她的不少同学在毕业前已经找到不错的单位,她有些着急,每天都往人才市场跑,像一只无头苍蝇。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年发洪水,贵港很多地方都挨淹了。我们只能从西江农场沿着铁路桥一路走去南站,坐车到玉林人才市场找工作。”
由于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人才市场上,陈女士很快就得到贵港一家私企的青睐,负责公司财务工作。第一份工作,陈女士分外珍惜,埋头苦干,少说话多做事。
1997年,因为公司经营状况不好,为了家庭,她辞职去了广东。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贵港市的龙头企业,有人说如果她不离开,现在至少是一名中层领导。
“我一点都不后悔离开,那时我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也很感谢这家公司,它的设备先进,管理体制开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因此才有闯荡广东的资本。”
陈女士在广东一待就是6年多,进过电子厂、变压器厂、印刷厂等,一路摸爬滚打,工作艰辛,没有归属感。在一个台资厂工作时,她忙得牙齿出血,睡不着觉,暴瘦到80斤左右。
2005年,为了孩子的成长,她结束了6年多的漂泊生活,回到贵港。之后,她一面打工一面考公务员,靠自己的坚韧、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幸福而满足。
80后:激情、不怕输的青春
“有人说《致青春》是为80后拍的,但我认为不是。80后更有激情。”谈起青春,谭小兵有自己的看法。
今年27岁的谭小兵,是港南区瓦塘人,在朋友开的一家修车店帮忙。他热爱骑行,只要有空就会摆弄他的自行车,自己组装、自己修车,最近他就刚为妻子组装了一辆自行车。
2002年寒假,16岁的谭小兵开始自己骑行的旅程,原因是不满春运期间从贵港回家的班车费用涨价——他花了大部分压岁钱买了人生第一辆车,然后迫不及待地从贵港骑回瓦塘,30公里路花了一个多小时。
有了第一次经历,谭小兵每逢放假就与自行车作伴。同学的羡慕,让他有了满足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高考“落榜”的打击。
“那时拿到了一个二本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瞧不起。现在想想很后悔,白白浪费了青春。”谭小兵有些懊恼,之后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才考上广西大学机械专业。
原本和他考上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同学,现在已经是一名IT精英。但青春没有如果。
上大学之后,谭小兵继续做自己的“独行侠”:“那时我已经有骑行200公里的经验,有点目中无人。”他对学校自行车协会不屑一顾,认为靠自己的能力也会比很多人骑得更好。
很快,他就因为自己的自大吃了苦头。
那是2008年的寒假。一辆刚买的二手车,一包饼干、一瓶饮料、几件衣服,从南宁回瓦塘,他出发了。
“很不知天高地厚吧?也许这就是青春的资本!”谭小兵有些自嘲。
天气又冷又下雨,没骑多久,没穿雨衣的谭小兵,全身溅满了泥水。过了三塘,饿极了,他停车吃东西,冻僵的手竟连饼干包装都撕不开。路人异样的眼神让他十分窘迫,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但却不能接受自己的回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到昆仑山那一带,车架断了。他咬牙坚持骑了几公里,车速越来越慢,最后只能拦车求助。
经历这次失败,谭小兵开始收敛自己的锋芒。回到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入自行车协会——虚心请教长辈,努力研究骑车技术,与骑友们到广西各地游玩,并在一些自行车比赛中,拿下了不少奖项。
“如果没有骑行,我想我的大学也许会虚度。”还没毕业,谭小兵就拿到了深圳一家全国五百强企业的合同。“很庆幸,骑行给了我追求目标的动力,也让我更加懂得在大学里如何挥洒自己的青春。”谭小兵说,他的不少同学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不能顺利毕业。
然而,让许多朋友无法理解的是,他在这家大公司仅待了一年就离开了。“因为,那里体现不出我的价值。”谭小兵说。
这一年,他刚好结婚,女儿也准备出世。回到贵港后,他开始学修车,一切从零开始。
“你不害怕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吗?”
“在骑行中,我学会了执着。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要有太多顾虑。我喜欢修车,去做就行了。”谭小兵答道。
专业知识扎实,兴趣浓厚,谭小兵学起来并不费劲。几个月后,他就可以自己带学徒,帮朋友管理店铺,一切游刃有余。
曾经有亲戚建议他去考公务员,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说他更喜欢有激情、有挑战的工作。
最近,不满足于现状的谭小兵又开始计划去深圳:“我要去学习更好的技术,攒够开修车店的本钱,然后回家自己创业。”
90后:疯狂、叛逆的青春
电影《致青春》里,女主角郑薇在全校师生面前激情地演唱《红日》,让人印象深刻。贵港市高级中学高二(12)班17岁的李思颖,最近也因这样的舞台让自己火了一把。
这个学期,贵高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歌手比赛。“高二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不把握住就会后悔。”平常喜欢唱歌的李思颖报名参加,没想到,她一炮打响,拿到了第一名。
刚好,中国好声音贵港站拉开序幕,她趁热打铁,顺利通过贵高站50进4的复赛,站到了贵港总决赛的舞台。
“春天的来临,悄悄地释出暧昧的气息……”站在舞台上,李思颖原本紧张的心情,随着轻快的音乐旋律,逐渐放开来。她快乐地大声歌唱,尽情享受着在台上的感觉,享受着青春。
迷惘,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名词,李思颖也不例外。她说,她迷惘学业,不知道未来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为了不蹉跎宝贵的青春,她决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充实自己的青春。
李思颖组建过乐队,喜欢音乐、骑行、踢足球、网游……1.68米的个头,留着一头清爽的短发,白净的脸上总保持着纯真的笑容。那是青春的味道。
她却说,她的青春是疯狂的、叛逆的,总爱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中考结束后的那个寒假,李思颖应骑友的邀请骑车去八台山玩,来回80公里。第一次长距离骑车,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大早出发,晚上11点半才回到家,浑身淋湿,没钱吃饭,还弄丢了相机。心疼她的父母看着狼狈不堪的她,免不了责备几句。她懊恼不已,洗完澡就直接睡觉,对父母不理不睬。
有时,她还会因一件小事与父母大吵一架,然后头也不回,离开家到同学家过夜。但是,第二天她又像个没事人一样和父母有说有笑。
李思颖热爱足球,她最喜欢的球队是皇马,偶像是皇马的10号厄齐尔。有时为了观看心爱球队的比赛,她还会等到凌晨两三点。上高中之后,她和爱好足球的同学组建一了支女子足球队,她任队长。一有时间,她们就到草地上踢上几脚,偶尔也会找男生切磋球技,虽然球技不好,但她们依然乐在其中。
“不喜欢被学习压着,所以就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
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一起打饭,一起上课,一起聊天。李思颖说,她和舍友们也像《致青春》里的场景一样,晚上熄灯之后,就会开始卧谈,谈兴趣爱好,聊八卦,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即将步入高三的李思颖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她想去澳门,她的高考目标是澳门科技大学。虽然兴趣广泛,但是她在学习上也没有落下,在班里成绩排名中上水平。为了目标,她说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会更加努力。
青春,没有什么不可能!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