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玉州大塘镇横岭古窑场遗址(下) 传承百年技艺 延续一份情怀

玉林晚报 2022-04-15 17:53 大字

一些村民抱团取暖,共用瓦窑进行烧制瓦煲。

目前横岭屯的瓦煲主要供工业品市场批发

不少村民仍保留着祖辈传下来的瓦煲

刚刚制作好的瓦煲模坯

如今,横岭屯还有5户人家在制作瓦煲,由于制作瓦煲的人不多,为了降低制作成本,其中有三户村民共用一座瓦窑烧制瓦煲,抱团取暖闯市场。他们以一份坚持,让这一祖传技艺代代相传。

据了解,玉林市工业品市场还有不少经营瓦煲批发的店铺,这些店铺批发的瓦煲大部分产自横岭屯,横岭瓦煲通过专业市场的渠道走进千家万户。

每一座古窑都有自己的商号

在横岭古窑场遗址,记者拾到一块瓦煲残片,只见残片上刻有“合和”两字,一笔一划,非常清晰,字体遒劲有力,外围由一个长方形的框框,设计十分精致。

“这是横岭古窑中一个叫‘合和窑’的商号名称。”卓家杰说,以前横岭屯的每一座瓦窑都有自己的商号,为了打响自己的招牌,村民会在每一只瓦煲的煲盖和瓦煲身上刻上商号的名称。据他介绍,“合和窑”是横岭屯最古老的瓦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停产。

“永发”“永赚”“人和”……在古窑场遗址,记者还看到一些瓦煲或瓦盅的盖子、煲底上都刻有不同的商号名称。这些商号字义直白,表达了村民期望生意兴隆、和气生财的朴素愿望。

卓家杰介绍,过去制作的瓦煲大部分销往外地,雕刻上自己的商号,这既是对自己产品质量的自信,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一旦商品有问题,可以凭着商号找到商家协商退换。正是因为诚信经营,让横岭瓦煲兴旺了数百年,至今仍享有盛名。

横岭瓦煲的兴旺发达,也促进了大塘圩的繁华。《玉林市志》记载,横岭所在的大塘圩于明代形成,是玉林较大的圩镇之一。在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版的《郁林州志》记载,在当时的州境内28个圩场中,大塘圩名列其中。1939年,郁林县乡村有商业网点535个,其中大塘圩28个。

坚持瓦煲制作更是一种情怀

目前,横岭屯还有5户人家坚持制作瓦煲。村民卓明浪便是其中一户。当天,走进卓明浪家的瓦煲作坊时,他正在作坊里忙碌着。在他的工作台上,除了摆放着大小不一的模具外,最显眼的,便是一台很有年代感的旧收音机,正在播放着一首老歌。他一边捏制瓦煲,一边听着歌,制作瓦煲对于他,已成为了一种享受。

“我20多岁就开始跟着父辈制作瓦煲,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卓明浪说。只见他捏制瓦煲时,动作不紧不慢,每一个步骤都精雕细磨。在他的身后,摆满了已经晾晒干的煲坯,叠成一排排,一眼望去,颇为壮观。

“现在村里做瓦煲的,大多只是当成了一种副业,有空时才做。”卓明浪使用的还是祖辈传下来的一套工具。他说,像他这样专职做瓦煲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农闲时候没事做,就继续干着这份祖传营生。“以前做瓦煲,完全是为了生活,但现在,更多的是体现一种传承祖辈谋生手艺的情怀。”

卓明浪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做瓦煲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村民们就凭着制作瓦煲的双手,养家糊口。那时,不仅制作瓦煲,还生产瓦盆、瓦钵、瓦桶等瓦制品。“那时塑料制品和不锈钢制品还没普及,厨房里的生活用具几乎全是瓦制的,我们村的产品非常受欢迎。”

“过去,在横岭屯,制作瓦煲可谓是‘全民皆兵’,不少人几岁就开始跟着父辈学习制作。”卓明浪说,那时候,横岭屯村民用自行车拉着烧制好的瓦煲、瓦罐、瓦盅等到兴业、陆川、博白销售,最远的还到过南宁、河池和北海合浦等地。如果路途遥远,村民一般几个人结伴前去,那时的自行车都是28寸的,前面还有一个车篮,一辆自行车能装四筐瓦煲。“横岭瓦煲,所到之处,有口皆碑,是一个响当当的‘牌子’”。

后来,随着市场上各种塑料制品和不锈钢制品的出现,再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瓦煲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不再像以前那样属于生活的必需品了。于是,村民们纷纷放下了这份祖传手艺,另谋生路。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外出工作的村民退休后,重拾祖传手艺。比如卓家胜,年轻时他和同村的大部分手艺人一样,放下了手中的瓦煲制作技艺,外出工作。到2007年退休,他回到了老家,翻找出来以前的工具,又做起了瓦煲。

将建立村史馆,传承祖传技艺

横岭屯的村民都使用客家方言。“以前,每家每户不但自小就教小孩制作瓦煲,还要教他们讲客家话,目的是希望后辈能记住我们的祖先。”卓家杰说,他们还曾三次到梅州寻根,希望能把祖辈的客家生活习俗传承下来,更希望能把祖辈制作瓦煲的技艺传承下来。

“现在大力搞乡村振兴建设,村民打算利用山岭上的古窑,打造一个古窑遗址公园。”卓家杰说,尽快把古窑遗址公园建起来,让子孙后代了解自己的祖先。同时,将建立村史馆,展出以前古窑留下的瓦煲和各种制作工具,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横岭瓦煲的制作历史。

卓家杰说,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很多人都喜欢用瓦煲煲饭、煲汤,这几年瓦煲需求出现了反弹迹象,建议村里开办瓦煲制作技艺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瓦煲制作,将这一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新闻推荐

陆川推广生态循环肉牛养殖

本报陆川讯4月10日,位于陆川县大桥镇的一家现代化标准养牛产业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该基地投资4000多万元,“一期计划今年6...

陆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陆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