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林州的进士 玉林有进士吗?有的话又有哪些?不少人,就算是地道的玉林人,也可能不清楚。也有人说:“我们村出过十多个进士。”究竟有没有呢?
层层选拔人才的取士制度
我国的科举制度亦称科甲。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极重要的取士制度。科甲制度,有说起于汉朝,有说起于隋朝隋煬帝年间,而多数认为始于唐朝,结束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5年),历1300多年,如此悠长。它对我国历史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
科甲分县试(包括府和直隶州的考试),乡试和会试,最高一级为殿试(亦称廷试)。考生必须获低一级考试录取资格后,才能参加高一级考试。
县试由县、府、直隶州主持,县试录取者称童生、生员、亦称秀才,童生第一名称案首。县学童生分廪生、增广生和附生三类。鬱林自清朝雍正三年设有直隶州后,童生考试在州城内学院署平cang南(今玉州区三中)所设考试场进行,试场东西各十二楹规模。
在改鬱林直隶州前,考试录取指标在梧州府,拨童生指标8名、武童生、增广生5名给鬱林。鬱林改直隶州后,定生员名额增至20名,后定廪生30名、增广童生30名。陆川、兴业县文童8名,武童15名。可见古代鬱林州考个秀才也不易。
乡试,在省府进行,省府主持,由各省学政负责录取,获秀才资格者,参加岁考和三年一次由省提学官主持的科考,成绩优秀入选一、二等的秀才,才有资格参加在省城的乡试。清朝后期县试落第考生,可花钱捐个例监生资格后,亦有被选为低级官的起码资格。乡试是按该省交税多少分级后,由朝廷定录取名额。大省80名,省60名,小省50名。云南、贵州和广西都属小省一类,每科只录取举人50名。
经桂林人陈宏谋在清朝雍正年间力争,每年广西举人名额增至54名。陈宏谋也是广西籍科甲出身,雍正元年三甲第九名进士,曾先后任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福建、江苏八省巡按,历任陕甘、两广、两江、湖广总督,兵部、刑部、吏部、工商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权至宰相,加太子太傅衔;是广西籍官衔最高,任职地区最多,时间最长,政绩声誉极高,深得皇帝信任的官员。
乡试三年一试,获录取者,称举人,也称举孝廉,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至五名称经元。前五名称经魁。清同治12年,今玉州区城西新定村周祖翰就中广西第九名举人。生员获举人资格后,就有被选做官资格了。鬱林州1000多年历史,获录取举人者共428人(其中:科试文举人289名,武举人58人,副榜举人46人,钦赐举人35人)。清朝把贡生称“明经”,相当于举人副榜。
会试三年一科,在京师,由朝廷礼部主持,获录取者称贡士,贡士参加殿试,一般都不被淘汰,只是名次变化罢了,后人把贡士亦称“进士”。明朝会试每科录贡士100名,清朝会试每科一般录300名左右,但也有特殊少的,如乾隆己酉科仅录95人。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有贡士资格才能参加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亦有皇帝委特命大臣主持,对贡士进行考试。
贡士经殿试录取者分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名额在不同年代不等,在明朝每科取17名,清朝二甲名额增加。二甲第一名称传臚,二甲录取者,赐“进士出身”。三甲获录取的贡士,赐“同进士出身”,不同年代名额有变化,明朝时期每科录取80名。一、二、三甲被录取者,为名符其实正式进士。
在社会上有称“明经进士”之说,是宋朝以前取士举官有考经学一科目,这一科所举者称“明经”进士。
每科会试,各省举人名额有定,大省40~50名,广西名额为25名,后增至30名。明清会试录贡士名额以各省应试人员多少分定额,大省名额达20~30名,小省几名,在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四省获录取者竟是0。可见要获得贡士资格之难,能入三甲范围的贡士就更难了。
广西的状元、榜眼屈指可数,可见科举考试之难
自科举以来1300多年,广西仅出文状元10人,武状元1名。
从凊太祖努尔哈赤到宣统溥仪的清朝295年,广西中状元4名(全部是临桂人)、会元1名、传臚1名,可见科举考试之难。
今玉林市属范围,历史上参加科举殿试成绩最高的,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博白县李时亮,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为榜眼,赐进士及第。而北流清湾侯山村李绍昉中秀才、举人而会试不第,但传说在清朝嘉庆帝年间由于有名气,由皇太后提携,嘉庆帝特赐什么“复元”,那是另类所说了。
今玉林市属范围的文进士和武进士
鬱林州见官方文献记录的进士有29名,其中:文进士25名,武进士4名。简况如下:
考中文进士的有:
1.宋朝嘉定十六年,涂宅,樟木村人。
2.元朝至正十四年,陈复茂,曾任广东新会县尹。
3.明朝永乐十年,陶仕宗,曾任翰林院检讨。
4.明朝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陈一谦,南门口人,曾历工部虞衡司主事。
5.明朝万历二十二年甲辰科,唐之夔,福绵人,曾点翰院任庶吉士,福建巡按御史。
6.清朝雍正十一年,苏其炤,江岸村人,曾任邠州知州。
7.清朝乾隆十三年,戊辰科会试,陈科鉽,南门口人,曾任福建长乐县知县。
8.清朝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会试,牟廷典,高山村人,曾任上高县知县。
9.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壬辰会试,陈科鋗,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户部主事,任固原州知州,昭通府知府。
10.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会试,二甲第15名,文寿华,新村人。曾任山西省文水州、霍州知州、泽州府知府。
11.清朝道光二年癸未会试,钟章元,州背村(今州佩社区)人。曾选任清涧县、合阳县知县、绥德州知州。
12.清朝道光六年丙戌会试,李拔谋,高山村人,曾任江西省安义县知县。
13.清朝咸丰十年庚申会议,钟承堂,州背村人。曾任河南省涉县、柘城县知县。
14.清朝同治元年壬戌会试,唐泰澜,禾塘地人(今玉州区五中所在地),曾任潮州府黄冈县同知。
15.清朝同治二年癸庆会试,牟树棠,高山村人,曾任内阁中书,山西补用同知。
16.清朝同治四年乙丑会试,周廷献,四川阁(今玉州区大北路蕹菜塘)人,曾任福建省南靖县、建安县、德化县知县。
17.清朝同治七年戊辰会试,垌口人(今南观街道垌口社区)人,郑杨芳,曾点翰林院庶吉士,任云南省呈贡县知县。
18.清朝同治七年戊辰会试,蒋继芳,州背村人,曾任直隶南和县知县,无极县知县。
19.清朝同治十年辛未会试中二甲48名,欧德芳,大猷窝村人(今玉柴社区大牛窝),曾任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左赞善待讲、起居注官职。
20.清朝同治十二年甲戌科会试,牟懋圻,高山村人,曾任阜平蠡县完县知县。
21.清朝光绪九年癸未科会试,苏玉霖,江岸村人,曾任户部员外郎。
22.清朝光绪十二年丙戌科会试,杨书詹,州背村人,曾任型部主事。
23.清朝光绪十二年丙戌科会试,文德馨,新村人,曾任刑部主事。
24.清朝光绪十五己丑会试,钟承祺,州背村人,曾任内阁中书。
25.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89年)戊戌科会试三甲108名陈德英,南门口人。
考中武进士的有:
26.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梁国瑄,名山村人,曾任广东惠州府守备职。
27.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周琔,名山人。
28.清朝乾隆36年辛卯科,欧国光,大猷窝村人(今玉柴社区大牛窝),曾任湖北荆州参将,宜昌游击。
29.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钟郁珗,也中武进士。
汇总历史上鬱林直隶州,中进士者,宋朝1人;元朝1人;明朝276年仅中3人;清朝295年中24人。
殿试成绩最好者是新村文寿华。在嘉庆廿四年即1819年殿试二甲第15名(会试第75名),其次是大牛窝欧德芳,同治十年辛未科殿试二甲第45名。
而一家走出三位进士钟章元、钟承堂、钟承祺的州背钟屋,实为罕见。可见书香人家的好风气熏陶是何等重要。以姓统计,钟姓进士共4名。陈姓进士4人,而城南南门口陈姓走出陈一谦、陈科鋗、陈科鉽,一村一姓出三位进士,也成佳话。
如果以村作单位计,州背村最多进士:钟姓3人,蒋姓1人,杨姓1人共有进士5人。其次是城北街道高山村,牟姓出进士3人,李姓出进士1人,全村共出进士4人;再次是江岸村苏姓,出进士2人;玉城街道新村文姓,也出进士2人;周姓出进士2人,其中北街蕹菜塘、城东名山村各出进士1人;唐姓出进士2人,其中在东街禾塘地(今五中所在地)和福绵各出进士1人;杨姓也出进士2人,在今州佩和垌口社区各出进士1人;欧姓在大牛窝村出进士2人。此外蒋姓、郑姓、李姓、陶姓、涂姓各出进士1人。
古代中进士很难,从录取绝对数或占总人口之比例,都是极少的。有人拿今天大学生资格来比照以前进士,我认为很难比照。
新闻推荐
天蓝波更碧,云渡风还细。一池西山泉,胜却蓬莱地。诗歌里描述的风光,就是陆川县悦利花园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景区。陆川县悦利花...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