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到玉林 三代人的育秧情记者 陈东 摄影报道
3月19日一早,春雨淅淅沥沥地飘了下来。“这雨对农户好,他们有水耙田了。”在陆川县珊罗镇大山村里,郑志文和大哥郑志威正在清洗农户送来的稻谷种子。“这品种叫百香,这可能是早稻的最后一批种子了。”忙过了春节过后这段最紧张的时间,郑志文轻松了许多。
这是郑志文扎根这里推广工厂集中育秧的第三个年头了,“这里来对了。”
90后的郑志文是台湾苗栗县人。格子衬衣加牛仔裤,戴着眼镜,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给人憨厚的感觉。他之所以来到玉林,很大原因是受到父亲于明芳(随祖母姓)的影响。
郑志文说,家里一直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他儿时难忘的记忆。所以,从祖父郑传金、父亲于明芳到他这一代,不仅在使用机械化育秧、插秧等方面积累了30多年的经验,还跟土地建立了深厚感情。
2013年至2014年间,通过多次考察和农机部门的牵线搭桥,大陆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其父亲于明芳。经过筹备,2016年8月,他以大儿子名字郑志威命名的农业公司落户陆川县珊罗镇大山村。
从那以后,他们父子便扎在了厂子里。春播秋种的农忙时节,与谷子秧苗为伴,悉心照顾它们。“24小时消毒、24小时清水冲洗,这样育出的秧苗长得好、长得整齐,而且出苗率高、不易有病虫害。”在这里,一粒种子从清洗、消毒、催牙、播种、出苗、炼秧直到插秧,需经历十多个技术流程,每个流程需要注意什么,郑志文心里都有数。
“我一直要求他们参与到育秧的每个环节,亲力亲为,像照顾小孩一样去照顾它们。”于明芳说,在现代水稻生产流程中,育秧最需要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然,秧苗出了问题、耽误了农时,农户一季的收成可能就没了。
于明芳说,他们从台湾带过来的全自动育秧生产线生产效率还是很高的,每小时可播种2000~2700盘秧苗,一天可供500亩育秧,整季可育秧25000亩以上。通过机械化育秧、插秧,他们的覆盖范围已经达到了200多公里。今年3月初他们就到广东廉江及广西的钦州浦北成功地进行了示范。
记者正在采访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开了进来。打开车门和后备箱,里面放满了水稻种子。车主覃霖海是博白县亚山镇的种粮大户,他听说这里建有育秧工厂,于是他拉着种子就过来了。“很好,非常专业。”经过一番考察后,覃霖海和他们开始了第一次合作。
中午时分,从北流过来的农户肖进财、肖海强出于好奇也来到厂里,看看育秧生产线和插秧机,了解他们是如何育秧的。
郑志文说,除了农户,每年都会有很多考察团来他们这里考察,他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向他们进行技术推广。
郑志文说,现在父亲负责技术指导,堂哥负责插秧机械,大哥负责稻谷烘干,大家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得很好。等时机成熟,他们还会投建大米加工生产线,完善水稻从种子到大米的产品链。
“我和我哥在大学的时候都不是学农业专业的,但现在我们都看好这块的发展前景。”郑志文笑着说,这行收益还不错,而且每年都有几个月的农闲时间自由安排,何乐而不为呢。
“资金的投入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我把两个儿子和侄儿都带过来了,就是要在这里扎根。”于明芳说,大陆和台湾本就是一家人,既能用好的生产技术服务大家,又能发展自己,来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闻推荐
《芳华》《战狼2》《妖猫传》 获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奖提名
本报讯(记者曾世湘)昨日下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奖提名在北京揭晓,协会会长李少红,副会长冯小刚,执委尹力、王小帅、赵薇,初评评委陆川、滕华涛、刘杰,业内影人江平、傅若清、于冬、叶宁、李捷...
陆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陆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