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印记在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多年来,电影界人士为真实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场面,激发国人不忘屈辱历史,永葆爱国热情,陆续拍摄了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多部影视作品。今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重温这些电影,相信别有一番意义。
说起国内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知名度最高的要数2009年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了。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电影极具震撼力,每一个暴行都被活生生地从历史中挖掘出来,重新编织到这部叙事史诗当中。采用的黑白影像让画面极具张力。虽然从电影的艺术水准来看,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可提高之处;从电影意义上来讲却是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可忽略的一部片子。
张艺谋也涉足过这个题材,并且是和常青树女作家严歌苓合作,这部电影就是《金陵十三钗》。影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真实的历史事件、虚构的人性故事、战争的大场面、国际巨星,都是《金陵十三钗》值得肯定的地方。
除了这两部知名度颇高的电影之外,其实早于陆川和张艺谋之前,很多导演就拍摄过这个题材。比较早的有1987年罗冠群导演的《屠城血证》,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片;1995年吴子生导演的《南京1937》,从一名日本女性的视角来审视日本军队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2002年杜国威导演的《五月八月》,从孩子的视角控诉了南京大屠杀给千百万中国家庭带来的灾难。此外还有2004年的《栖霞寺1937》,2006年的历史纪录片《东京审判》。国外导演用纪录片形式还原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惨绝人寰的罪行之一,是近代史上及其惨痛的一页。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也受到了一些国外导演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去拍摄和让人们认知这段历史。相比于国内的同题材电影,国外导演更倾向于用纪录片的形式还原。
2005年的《南京梦魇》是一部由美国电影人朗恩·乔瑟夫制作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影片在美国试映50多场,引起巨大轰动。该片图片资料完整,制作艺术之精良,而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2008年《黄石的孩子》是由中国、澳大利亚、德国联合拍摄的一部抗战期间的影片。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周润发等联袂出演。影片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电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英国人乔治·何克,带领60个孤儿踏上不平凡的征程。
《拉贝日记》是广为人知的一名德国导演拍摄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也是唯一一部得到中国官方授权的、由外国导演拍摄的南京题材影片。影片取材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通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影片从亲历者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始末,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详实的史料。但是该片在日本遭到全面禁映。
纪录片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艺术方式。这段历史对国人来说,肉体的伤害是可以被抚平的,但心灵的创痛却是永远无法淡忘的。这些影片在追悼三十万遇难同胞的同时,也希望人类永远记住伤痛、珍爱和平。 (记者徐敏 实习生陈佳)
新闻推荐
只因与人发生口角,男子陈某桂召集两人趁着夜色到“仇家”的店铺门口放火,并开枪“示威”。近日,潜逃3年后自首的陈某桂因犯放火罪,被陆川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五个月,缓刑三年。出于报复,3男...
陆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陆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