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生态经济路 “双赢”发展县域经济 陆川县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扶贫发展模式的转型

玉林晚报 2017-07-18 11:09 大字

九洲江流域第三方治理现场九洲江流域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讯员江小玲摄)陆川县紧抓九洲江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的重大机遇,调整种养结构,推进养殖产业向特色种植产业转变,同时通过改造升级传统养殖模式,大力发展高架床生态养殖,走出了一条以发展生态扶贫产业破解“脱贫”与“脱污”现实矛盾的新路子,实现了由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为猪搬家,大力治“污”

如今的九洲江流域,河水清澈,两岸风景如画。为了整治九洲江,陆川县严格规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对禁养区内养殖场全部清拆、限养区内养殖场升级改造。据了解,2017年清拆九洲江流域养殖场278家,清拆猪舍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拨付补偿资金2095万元。3年来,累计清拆两岸200米禁养区范围内养殖场1551家,清拆面积约43.7万平方米,拨付补偿资金1.68亿元,29万头生猪“搬家”。九洲江干流禁养区内养殖场已全部清拆,32条支流清拆工作全面推进。

对生活污染的治理,陆川县建立流域内镇级污水处理厂9个,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7个、农村沼气池2500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48个。投资6900万元新建5个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县各镇污水处理厂布点全覆盖。投资1亿元新建50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投资2000万元新建5个片区垃圾处理中心;投资1600万元新建20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投资3440万元对已建成的9个镇级污水处理厂进行纳污管网延伸建设。

此外,在流域内不再上马涉水企业项目,整治涉水企业43家。九洲江环保产业园完成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目前有10家企业签约入园,对工业污染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生态化养殖,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生猪养殖一直是陆川县的支柱产业,为了达到整治九洲江流域,保护环境,同时增加农民收入,陆川县在非禁养区内大力挖掘打造并推广“高架网床+益生菌”生态养殖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建成“益生菌+高架网床”养殖场153家,面积共达25万平方米,是全区建设高架网床最多的县。

今年,陆川县将投入8800万元,拟建设22万平方米高架网床,累计占规模以上养殖场56.2%,推进生态养殖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流域内的139家规模养殖场改造,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

打造陆川猪生态循环产业园

今年6月,陆川县启动建设集生态养殖、污染处理、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陆川猪生态循环产业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约13059亩,其中产业园核心区3059亩、辐射区10000亩,核心区主要建设生态养殖区、固废处理区、中心管理区、饲料生产加工区、产品精深加工区、冷链物流园区、文化体验区、特色小镇区等八大板块,辐射区主要建设特色中药材、富硒水稻、有机果蔬、休闲观光等四大特色农业板块。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标准化养殖陆川猪35万头、生态高端陆川猪1万头,制造天然气700万标立方米、固态有机肥3万吨、液态有机肥2万吨,生产饲料10万吨,加工肉制品2万吨、农副产品1万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实现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群众增产增收融合发展。

九洲江环保产业园的建设,也推动了陆川县环保产业的发展,在九洲江外围的沙湖镇官山村,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建设九洲江环保产业园,目前佛山市三水三角洲化工、广西鸿生源环保设备、广西万兴源环境科技等13家企业入驻。

随着陆川县树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把“环评”和环保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护身符”、项目建设的“敲门砖”,设置环保准入“高门槛”,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上极大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新闻推荐

每年开学季,对他家都是一次“大考”;但最终一张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表明:一切的艰难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龙俊水寒门飞出“金凤凰”

“祝贺你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龙俊水,你是咱陆川的骄傲!”7月14日,当同学从网上查询得知,陆川县沙坡镇秦镜村的龙俊水以理科638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时,纷纷向他打来电话表示祝贺。那一刻,龙...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