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路上“输血”“造血”一样不能少 ——记陆川县珊罗镇大山村第一书记伍世洲

玉林日报 2017-07-13 11:45 大字

2014年,伍世洲正式被派驻玉林市陆川县珊罗镇大山村任“第一书记”职务,第一书记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帮助大山村摘掉“贫困帽”。此前,他只是玉林移动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

大山村,陆川县比较边远的一个村,全村7000多人,人均只有4分地,年均收入还不到5000元,全村有贫困户86户,贫困人口近400人。伍世洲至今都记得初到大山村时看到的景象,人员不齐的村委班子,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泥泞不堪的道路、微弱的通讯信号……这些都让伍世洲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

“输血”落实“精”扶贫

伍世洲上任第一书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访摸底。当时全国贫困户信息系统刚开放,需要尽快详细全面地录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以便获得更多的扶贫资源倾斜。86户贫困户,道路不通加上老乡不了解扶贫的政策,走访一户基本都要三四个小时。伍世洲带领工作人员每天早上8时开始利用白天的时间来走访,晚上则在办公室整理录入信息。因为大山村通信网络还停留在2G时代,信息录入很不方便,伍世洲向公司提出网络建设需求之后,玉林移动公司针对大山村的4G网络、家庭宽带网络建设成立了专项项目,解决了网络通信的问题。因为长时间没有休息好,伍世洲甚至晕倒在走访的路上,医生都劝告:“伍书记,你这不是感冒,你这是虚脱了,你需要的是休息、多休息。”但是当时距离系统关闭只有三天的时间,伍世洲从医院回来之后,又接着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事后,回忆起这件事情,伍世洲说道:“当时想到老乡们渴望的眼神,想到自己身上扛着的是老乡的希望,咬咬牙,继续干!”这次的走访摸底之后,因为大山村的数据是最全最详细的,所以获得了许多的扶贫资源倾斜,其中28户危房改造就是其中的一个大指标。村里一位老奶奶家里因为丈夫去世,儿子、儿媳和孙子都是精神病患者,住在一个阴暗破旧的小屋里面,危房改造之后住上了亮堂的小屋。“搬新屋的时候,老妈妈的儿子一见到我就急匆匆从屋里跑出来塞给我两根红薯,嘴里还一直说着吃红薯吃红薯。”伍世洲现在依旧记得当时手里的那两根红薯不仅暖在手心更是暖在心头!此外,清洁乡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危桥重修等工程陆陆续续地为大山村带来了新的面貌。

“造血”落实“准”扶贫

摸底结束之后,扶贫的资源下来了,但是要想彻底地改变大山村的贫困状况,仅仅有“输血”式的扶贫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造血”来彻底脱贫,如何“造血”呢?伍世洲盯上了后山上的那一片野草,而此时玉林移动公司党委班子也给他带来了好消息:广西众牛农牧有限公司正在寻找养牛厂。伍世洲跟大山村的村委班子立马着手跟进,与众牛农牧有限公司的合作,在多次的现场勘查之后,众牛农牧有限公司最终确定与大山村合作,成立众牛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利用大山村的资源优势,开牧场、种牧草、养奶水牛,许多贫困户以土地出租的形式加入和合作社。“没想到这野草还真能成宝贝了!”村民老谢是村里的典型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之后,一年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

四年时间,28户危房改造、7公里道路硬化、240杆照明路灯、200头奶牛、手机信号全覆盖……一个个的数字都在无声的述说着伍世洲的努力,他所挂点的贫困村在2016年提前完成了脱贫任务,他也获得“十佳第一书记”称号,2014年、2015年及2016年连续三年荣获“优秀第一书记”称号,“产业扶贫先进个人”称号。伍世洲的扶贫日记中曾写道:“***的工作还在继续,我还在做着第一书记该做的工作,我也要谢谢他们,是他们让我明白了,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一份生动的意义、真实的价值。”

新闻推荐

关键词:一场豪雨的肆虐

小编说:周日的那一场豪雨,让每一个玉林人都感受到它的凶猛。不仅在玉林城区,各县(市、区)都出现了罕见的最大降雨量,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险情。当天,在朋友圈,网友都发来了各地的灾情图片和视频,让足不出户的...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