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让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务农?陆川米场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照亮了兴业富民的“田园梦” 菌菇棚里说丰年

玉林日报 2017-07-06 11:10 大字

坡地上一排排高大宽敞的黑色大棚井然有序,大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如小伞般的秀珍菇布满菌棒,散发出阵阵清香,工人们则忙着采摘分拣。连接大棚的小道上,百香果树藤蔓缠绕,枝叶繁茂,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百香果隐藏在藤蔓中。

仲夏季节,在位于陆川县米场镇的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农业景象。

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抛荒已久的良田,杂草丛生。“种田又苦又累,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只能解决温饱,谁还愿意种田。”米场镇五柳村村主任黎波感叹,在食用菌生产基地还没建设之前,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跑到外面打工挣钱去了,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随着青壮劳动力的日渐减少,五柳村里的一块块优质农田也撂荒了,成了杂草的“天堂”。

小时候,白天拿着簸箕在小溪里抓虾捕鱼,傍晚坐在家门前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去,等待外出做工的父母回家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吃饭。这是陈更新外出工作十几年里经常回忆起的事情。从小在五柳村长大的陈更新,对土地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看着一片片肥沃的良田长满杂草,我觉得很可惜,想要为它做点什么。”在此之前,陈更新在医药医疗、资产金融投资等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表面看起来过得很光鲜,实际上,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让村庄重聚昔日的人气?“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主要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不能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陈更新说,如果有产业支撑,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很多人并不愿意远走异乡。

2014年,在陆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陈更新回到家乡创建了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食用菌生产为主的精细化立体农业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带动960多户农户发展种植业致富,带动26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我们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农户可以选择在农闲时间到合作社务工挣取薪金,也可以承包管理食用菌生产大棚,按大棚最终收成与食用菌市场价格提成或者将到户的扶贫贷款资金折股入社,每年按股金比例分红。”陈更新介绍。

记者在食用菌生产基地看到,这里的每一个生产大棚都有一张特殊的“身份证”,上面标明了管理员、扶贫结对员工、面积、年目标产量、年目标产值、帮扶贫困人数等信息。今年25岁的陈超勇是大棚的管理员,在这之前,他已经在广东多地打工多年。“母亲体弱多病,因常年吃药欠下一堆外债,在家种田又没有多少收入。”陈超勇回忆,尽管一天上班12个小时,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仅能维持家庭开支。那时的陈超勇完全看不到生活的出路。(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陆川交警整治运砂货车

本报讯(记者曾维栋通讯员吴甲锋)为了配合九洲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遏制运砂车辆超载超限猖獗势头,陆川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从今年5月起,配合相关部门在全县境内对运砂货车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

陆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陆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