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牛 甩掉穷帽 ——陆川县大山村5年脱贫路实录
本报记者 闭初健
大清早,谢育光又挑着箩筐上山了。
这条上山割草的路,他走了几十年。同样是割草,以前是喂自家水牛,现在是喂合作社的奶水牛,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以前他是贫困户,现在已甩掉穷帽。
这里是陆川县珊罗镇大山村,曾经的典型贫困村,贫困如同村后山上的荒地野草,杂乱生长。5月23日,记者来到大山村时,看到这片野草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挥动镰刀收割草料,运到养牛基地。
因为规模化养殖奶水牛,大山村摆脱了贫困。
野草变宝,穷山村盼来希望
割草也能“割掉”贫困?以前,谢育光并不相信。
5年前,谢育光是大山村有名的贫困户。家里值钱的只有一头水牛,谢育光把它当宝贝似的伺候着,每天,牵着它上山吃草。
牛是养肥了,可家里就2亩多水田,靠这头牛耕地,何时才能致富?谢育光想,大山上的草长得这么嫩绿,什么时候,能用这草养上一大群牛就好了。
谢育光的愿望很快实现了。有老板相中了大山村的资源,要在大山村开牧场养奶水牛。
消息在大山村传开后,村里炸开了锅,这野草真变成宝贝了。
“大山里的绿草引来了一群大水牛呀。”大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和说,老板和村里合作,成立了众牛种养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利用大山村的资源优势,开牧场,种牧草,养奶水牛。现在,许多贫困户以土地出租,或土地流转入股的形式,加入这个合作社。(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现在全村有250多亩牧场,1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个月还到牧场打工,高的月收入有3000多元,都已经摘掉了贫困户帽子。”李传和说。
谢育光也将家里2亩多的土地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合作社。“我每个月还到牧场打工,帮忙割草喂牛,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入股合作社分红,一年有4万多元收入。”谢育光乐呵呵地说。
产业扶贫,提前两年“摘帽”
大山村是陆川县比较边远的一个山村,全村有7000多人,人均只有4分地。5年前,村里收入主要靠种水稻,每年人均收入只有4000多元。全村有贫困户86户,贫困人口386人。
虽然不少贫困村民加入了众牛种养专业合作社,但光靠割草喂奶水牛,还不能使全村贫困户都摘掉穷帽,还需要更多的产业扶贫。
为此,大山村因村施策,一户一计,进行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家庭式作坊。村里建起一个100多亩的育秧基地,不少村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并到育秧基地打工。同时,引进5个制作钱包、加工服装的家庭式作坊,每个作坊安排30多名村民工作,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每户贫困户在脱贫前,有关部门还给1000元产业扶持资金。村里不少贫困户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养鸡致富,摘掉了贫困户帽子。”李传和说。
贫困户曾召新在帮扶人士的支持下养殖三黄鸡,去年卖掉了第一批鸡。现在家里又养殖了200多只三黄鸡,还养了20头猪。“这批鸡和猪都准备出栏了,算起来,一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曾召新说。
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大山村扶贫产业有声有色,村民收入迅速增加,目前全村43户贫困户已经脱贫,大山村也提前2年“摘帽”。
生活富裕,群众更多获得感
在大山村探访时,记者看到在村头几棵大榕树下,许多村民正聚在一起,或聊天,或下棋,一幅和谐幸福的画面。
村民李大爷说,现在村民生活富裕了,也要娱乐娱乐。白天,村民忙着打工赚钱,晚上吃完饭,习惯出门散散步。喜欢跳舞的大妈,就到村里的广场跳广场舞。
“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我们心里高兴呀。”村民曾庆强说,以前他在玉林城区居住,看到村里面貌一新,就搬回村里养老。
大山村的巨大变化,是陆川县开展***以来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县实现贫困人口如期减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陆川县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8.5819万人,贫困发生率10.14%。2016年以来,该县以“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和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及因村因户帮扶群众满意度的提高”统领脱贫攻坚全过程,率先在玉林市实现“6.08万贫困人口脱贫、26个贫困村出列、县摘帽”的脱贫攻坚目标。
新闻推荐
“山高路陡,一个女人10多年不论天晴下雨,天天这样走,难得啊!”每天清晨,总会看到一个中年女子戴着头盔,独自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岭底到半山腰的盘山村道上。她就是陆川县沙坡镇和平小学只有两名学生的东方...
陆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陆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