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旧时的玉林书院

玉林晚报 2016-12-18 00:00 大字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唐代初设,为中书省修书或侍讲机构。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宋代,书院以研习经籍为主,创办者或私人,或官府。元代书院遍及各州、府。明清益增,惟多为准备科举而设。”

书院影响巨大

书院发展历时长久,影响巨大,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与科举联系紧密,成为众多士子登科及第的重要场所,受到世人推崇。

早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就先后诞生了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电报学堂等新式学堂。之后新式学堂日益发展,原来的私塾、书院教育逐渐落伍,并被一些人斥之为国家发展的桎梏,要求进行改革。清光绪二十七年(年)清廷谕令“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由此各级书院均改为学堂,虽然一些书院的教学形式还没有新学的趋向,但是书院的历史已告终结。

玉林的书院

玉林的书院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目前,有文献可查的书院共有所,按地域划分玉林(玉州区、福绵区)5所,兴业县5所,北流市7所,博白县9所,陆川县2所,容县5所;按时代划分,始建于宋代的1所,明代的7所,清代所。这些书院中年代最早的是容县的勾漏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玉林历史上所建书院较多,但古迹留存相对较少。目前仅存北流的六里书院、扶阳书院,博白县的六龙书院、凤鸣书院和莲江书院。其中北流的扶阳书院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依然保留着玉林书院的原始风貌。

扶阳书院位于北流市白马镇白马圩,建于清光绪九年(年),坐东朝西,规模为三进两廊及藏书楼一座,建筑尚存,占地面积平方米。前座大门以大理石刻楷书对联“扶興钟淑气,阳德啟文明”,匾额“扶阳书院”。墙端绘状元及第、麟吐玉书等壁画共多幅。

除书院古迹之外,玉林还有一些书院相关文物留存,这里为大家介绍其中两件。

“经古书院”石刻匾额

现存于博白的清同治篆书“经古书院”石刻匾额,长厘米,宽厘米,厚厘米。该匾石质,墨色,整体呈长方形,匾额中央阴刻篆书“经古书院”四字,由右至左排列,匾额上款为竖排楷书“同治癸酉年(同治年,年)闰六月榖旦”字样。匾额落款为直行楷书“知博白县事胡希瑗”字样。并附有两方方形印章。

经古书院为清末博白县城所建的一间书院。由于古代《博白县志》现仅存环玉书院所藏道光十二年刻本,故道光十二年之后直至民国时期的许多历史史实皆不见诸于文献,对于部分重要史实考证缺乏文献依据,如对经古书院,年出版的《博白县志》也只是模糊地记载为清末民国时期修建,但具体何时则无从考究。而这件清同治篆书“经古书院”石刻匾额的留存却为我们提供了文献未记载的历史,依据其上所记“同治癸酉年闰六月榖旦”,可知至少在公元年,博白经古书院就已经修建完成。“六里书院”款青花开光人物纹瓷壶

北流清岭垌窑“六里书院”款青花开光人物纹瓷壶(左下图),口径6.2厘米,底径.3厘米,高厘米。壶直口,短颈,斜肩,筒腹,肩与腹间置对称双耳,腹部有曲流。装饰部分壶肩部饰青花楷书“六里书院”四字,腹部一侧饰青花人物图,另一侧则饰花形开光,内饰青花行书“气味能引洞中仙”七字,流下书青花双行款“宝兴造”。

六里书院位于北流卞一里(今北流市平政镇北流市第二中学内),是清光绪十一年(年)由邑人何寿庆倡议联合波一、波二、卞一、卞二、卞三和扶来六里人士筹捐提租共同修建的一间书院。其时共建成院屋3座及左右重廊。光绪三十二年,改办六里小学堂。壶流下铭文“宝兴”,实为清代民国时期北流岭垌地区的制瓷工场,所造产品多为杯盘、碗、碟以及壶等日用瓷,生产规模较大,所产瓷器存世量较多,目前古玩市场仍可见其相关遗存。

书院已成往事,古迹留存亦少,但书院在玉林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却影响深远。从宋至清,玉林的多间书院为玉林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们有些成为了玉林当地的士绅名流,为玉林当地的公共建设、人文素养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一些优秀人才还曾进士及第,在全国的许多地方担任地方长官,在当地亦留下众多美谈佳话。玉林书院的印记伴随着这些人才遍及五湖四海。

而今,书院已远去,但当我们在欣赏玉林书院相关文物、徜徉于玉林书院古迹的时候,似乎又可以穿过历史的时空隧道,回到那些代表着玉林文教昌盛的书院,聆听玉林书院里的琅琅书声。(通讯员于少波)

新闻推荐

“老赖”躲进卫生间 执行干警守在门口

有房有车,有稳定的收入,但就是不还借款被执行人(右一)在问话笔录及还款协议上签字摁手印第二个被执行人(右二)躲进厕所,被法官抓了现形欠银行巨款不还法官上门堵住三“老赖”车上,陆川法院执行庭罗副庭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旧时的玉林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