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见金——广西第六地质队找矿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本报记者 黄楚程 通讯员 周卫红
广西第六地质队不断创新找矿思路,发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在不同矿区中的作用,找矿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该队累计承担国家地质勘查项目70多项,社会合作勘查(含委托勘查)项目60多项。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提交高铁三水铝土矿床9处(其中大型7个、中型2个);中型一水铝土矿床1处;大型稀土矿床2处;大型钨矿床1处;大型高岭土矿床1处;中型金矿床1处;中小型铅锌矿床4处。
2007年,该队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共同勘查博白县三叉冲和陆川县米场钨钼矿。该队总工程师韦子任和他的技术团队应用边缘成矿理论寻找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并有针对性布置钻探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个钻孔就打到50多米厚的钨钼矿。“找到聚宝盆了”的欣喜欢呼声在山谷间回荡,所有在场的技术人员无不高兴和激动。
经过一系列勘查工作,广西博白县三叉冲矿区钨矿详查项目探获钨金属量(332)+(333)8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规模,且具有进一步扩大资源储量的前景,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该项目获得2012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二等奖。
2008年在广西容县鸡笼顶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钻探施工时正值寒冬,桂东南阴雨连绵,山陡路滑,装运钻探设备的车在群山沟壑间艰难爬行,在过河沟时,车陷了进去。钻工们不顾冰冻严寒,跳进泥水中,用力推动,用石头垫,汽车仍爬不出来,最后在钻探分队长陈人飞的带领下,大家硬是靠人力用绳索一点点将车子拖出泥潭。
好不容易将钻机拉到工地,又碰上硬骨头,矿区地层极为复杂,松散风化层厚二三百米,在钻进中遇到坍塌、掉块、漏失、缩径等不利因素,其难度远远超出了想象。钻工们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对地层认真研究,反复试验,不断摸索总结,找出适合该地层的钻进工艺。这种工艺劳动强度非常大,可他们坚持住了,没人趴下。大家都说“苦点累点不要紧,重要的是打出符合地质要求的钻孔”。经过一百多个日夜艰辛工作,他们终于圆满完成了钻探任务,为以后在复杂地层情况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深埋于地下的矿藏,看不见摸不着,找到它们,靠的就是科学找矿理论知识。广西藤县大黎铜钼矿区,曾有多个地质队在此地工作过,但都折戟沉沙,无功而返,这里被判定没有多大的找矿价值。2008年,广西第六地质队开始在该地进行银铅锌矿预查和普查,已经施工了5个钻孔,见矿效果不理想。“看来这里真的没有矿。”现场的技术人员有些灰心,但韦子任总工程师没有放弃。他认为藤县大黎矿区经过长期的勘查,已形成固定的找矿模式,要改写该区找矿无重大进展的历史,必须另辟蹊径。他带领技术人员重新建立成矿模式,转向开展铜钼矿预查,经对土壤化探异常、岩体外接触带铜钼矿化、蚀变等信息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在本区开展斑岩型铜钼矿普查的找矿新思路,并预测矿体赋存位置,开展深部找矿。他按照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在岩体外接触带布置一个钻孔验证,结果这个孔发现厚大的钼矿体。2010年继续进行钻探控制,10个钻孔,9个见矿,初步圈出了多个钼矿体,取得找矿重大突破。这个矿床的发现,对大瑶山地区斑岩型铜钼矿矿产勘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幽谷荫径 惬意缓行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