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四个统筹”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玉林日报 2012-12-28 04:05 大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节点和发展基础,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资源和市场得到充分释放,经济总量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是,传统县域经济粗放式的发展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下暴露了其自身的脆弱、虚弱和不可持续,如发展成本高、经济欠账多、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公共服务落后、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不协调不平衡不持续等问题十分突出。当前,金融危机进入后时代,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一场以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推动产业转移与升级为主的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开始。陆川县要切实增强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抢占高地、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统筹解决制约自身转型跨越的根本性问题,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以“四个统筹”为抓手,加快推动创新型、带动型的经济强县建设。

一、统筹新型工业和文化产业,夯实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县域经济尤其是西部县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当前,陆川县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缺乏文化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难以掌握核心技术和形成专业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日渐弱化,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质量和效益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在传统县域经济结构中,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的水平,文化创新对工业化的贡献十分有限,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十分低。而随着新工业时代的不断深化,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与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将越发紧密,发展新型工业迫切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来提供动力,发展文化产业又需要发达的工业化提供市场空间。在调整县域经济结构,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陆川县要注重统筹新型工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把县域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来规划,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上给予有力支持。二是坚持工业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建设。根据地方工业和文化特点,利用县城等基础扎实区域,规划建设工业信息商贸物流园区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陆川县在城区东翼规划建设岭南客家温泉文化名城,打造新兴文化旅游产业园,在西翼规划建设龙豪工业信息和商贸物流园,奠定了十二五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三是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文化项目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群众性文体中心、现代化影视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以文化项目推动文化改革、开发文化市场、聚集文化产业。四是打造县域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包装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一批县域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地标。通过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转型升级,打造了龙珠湖、谢鲁山庄等客家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文化队伍,推动城市文化服务进村入户,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点。

二、统筹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突破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瓶颈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县域作为协调工农关系、承接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成败的作用。从当前实践看,制约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瓶颈性问题是城镇化水平低,重点和难点是乡村建设。相对城镇而言,乡村建设在功能规划、基础设施、制度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在乡村上的表现最为突出。陆川县要把乡村建设作为今后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切入点,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坚持保护自然风光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建设醉美乡村。依法规范村庄规划,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整治乱拆乱建现象,使村庄建设既与周边自然风光和谐相融又能体现当地传统文化元素。陆川县将整合客家文化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建设珊罗美丽小镇,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二是坚持引进城市化服务和保持农村特有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建设醉美乡村。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来建设完善乡村生活设施,打造未来的智慧乡村。同时,适当保持传统生产生活设施,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坚持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醉美乡村。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引进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加工制造产业,同时依托传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建设一批经济强村。全县形成了以马盘百里农业长廊为示范带,以珊罗镇—县城—清湖镇为中心,以新农村示范村为节点的“一带三中心”发展格局。

三、统筹现代农业和农民工创业,激活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现代农业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产业基础。当前,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和水平还十分落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仍占据着县域农业的主导地位,科技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生产能力不强,农民增收能力不足、途径不多,缺乏可持续动力。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农村缺少一批懂经营、会技术、有资金、有信息的农业产业工人。据统计,到2012年底,陆川县农民工数量已达17.6万人,这些农民工在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务工经商过程中,树立了新观念,掌握了新技术,了解新市场,积累有新资金,是农业现代化潜在的生力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领路人。因此,陆川县要充分利用劳动人口红利优势,统筹现代农业和农民工创业,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鼓励和帮助农民工回乡率先创业。一是搭建农民工创业平台。把农民工创业列入政府重点工作,整合部门资源,建立农民工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农民工创业基地,提供农民工创业项目,营造农民工创业条件。二是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推进农民工免费创业技能培训常态化、长效化,根据农民工需求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农民工选择项目,建立农业企业农民工培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工创业带头人。三是提供农民工创业政策保障。制订出台激励和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农民工创业基金,成立农民工创业协会,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扶持,为全县农民工创业提供完备的政策保障。比如,陆川县通过整合政策资源、特色农业资源、空心村闲置集体土地资源等来支持农民工创业,建立了一批陆川猪、罗非鱼等特色生态农业养殖示范基地及其加工基地,有效促进农民工创业,实现农民倍增计划。

四、统筹社会管理和政府创新,建立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建立一个高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作保障。而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社会管理的水平,进而左右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陆川县要统筹社会管理和政府创新工作,把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政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措施来落实。一是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减少项目的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增强市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相协调。二是创新政府行政审批方式。转变政府作风,大力弘扬实干精神。精简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创新政府社会服务方式。根据基层社会结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优势和潜力,把更多的基层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转移到依靠社会组织来完成的轨道上来。陆川县针对基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在全县154个村建立政务服务站,利用村干部实行农事代办员、效能监督员、信访带访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等“四员合一”的政务服务机制,构建县—乡(镇)—村—中心户四级政务便民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创新政府社会管理方式。陆川县全方位推进全县城乡“天网工程”数字化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了社会管理能力。五是创新基层政府政务监督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阳光政务”的形式和内容,增加行政过程的透明度,让社会和公众多角度监督政府行政行为,增强政府公信力。

(作者系陆川县县长)

新闻推荐

寒在外 暖在心 玉林市启动“母亲邮包”项目

本报讯(记者晏悦)虽是寒冬却温情脉脉,1月9日,自治区及玉林市两级妇联将一个个温暖贴心的“母亲邮包”送到了陆川县20位贫困母亲手里。同日,玉林市启动全国妇联“母亲邮包”公...

陆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陆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