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勤”人“闲”猪“讲卫生
(上接A1版)
人“闲”:“农事村办”让群众“少跑腿”
地变“勤”了,农民们的生活却变“悠闲”了:在陆川县,以往群众办事“跑完镇上跑县里”,自从村里设立“农事村办点”以来,“农民动嘴、干部跑腿”就能把事办。
2010年,陆川县开始推行“农事村办”,在14个乡镇、154个行政村设立农事“代办员”,并设立服务平台,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事项前移至村里办理,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
“以前跑上跑下很费劲的事,现在家门口就能办好,‘农事村办\’就是方便。”米场镇南中村村民杨承海家里需要翻修房子,他将身份证、住房基本情况等材料交到村里的“农事村办服务点”后,不需要到镇上就可办理“建房证”。
记者在南中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看到,里面有粮食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新农合医疗补贴等办事点。陆川县委书记黄少明介绍,目前全县已将能代办事项全部纳入代理范围,涉及证照代办、咨询指南、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事务、民事调解、经济发展等6大类20余项代理服务事项。
猪“讲卫生”:住“空调房”实现“零排放”
提起养猪场,不少人就会联想到“臭不可闻”。然而,在北流市的“生态养猪场”里,猪都住上了“空调房”,采取的新技术还有效破解了养猪污染问题,猪场实现“零排放”。
在北流市一家养殖基地宽敞明亮的猪舍里,只见肥嘟嘟的猪在地上拱来拱去,猪舍里闻不到臭味,甚至连苍蝇都不容易找寻到。在几台大功率风扇吹动下,里面像“空调房”般凉爽。
“这是‘零排放\’微生物发酵床,可将猪的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猪圈里不产生氨气等气体,更无需用水冲洗。”基地负责人胡名进说。
胡名进介绍,这项技术操作简单,只需在猪栏底部铺上厚厚一层由木糠、谷壳、玉米秆等混合成的垫料,由于垫料内添加了特殊生物发酵菌种,借助猪群的翻拱,污粪就可自行发酵分解,“每平方米锯糠成本只需50~60元。”
胡名进从1998年就开始养猪了,由于以前采取的是传统养殖方式,粪便处理不到位导致污染严重,养猪场只能选在远离村庄的地方。为冲洗猪舍,猪场要耗费大量水电,“每天消耗的水就有300多吨。”此外,污染易导致生猪疫病增加防治成本。
“生态养猪”模式带来了实在收益。胡名进算了一笔账:“以前猪场至少要请35名工人,现在6000多头‘生态猪\’只需7人管理,每天耗水不到30吨,年节电5万度,每年节省的各项成本至少有20万元。”
目前北流市共建“生猪生态养殖基地”15个,年出栏绿色生态猪达35万头,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生态养猪示范基地。(新华社南宁8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