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让穷村换新颜
走出机关、沉到基层,去官气、接地气,比奉献、长才干……如今,在玉林市的259个贫困村,有一股来自选派机关干部的力量和激情在燃烧。
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进一步推动玉林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扶贫攻坚,创先争优,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今年以来,玉林市选派259名机关干部到全市259个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到岗到位后,迅速转换角色,以崭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贫困村建设各项工作中,奏响了创先争优、赶超跨越的“最强音”,成为贫困村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心骨”。截至目前,全市259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共落实帮扶项目500多个,帮扶资金1352万元,办实事好事2000多件,举办各类培训班286期,解决困难和问题1500多个,调解矛盾纠纷98起,使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访民情理思路谋发展
福绵镇十丈村“第一书记”叶翔驻村后,走进村屯、农户家中,与群众拉家常,谈心交心,逐步摸清了十丈村的基本情况。针对十丈村主导产业不明显、村民商品意识较差的症结,叶翔召集挂钩十丈村的市直部门有关负责人一起剖析内因,为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多次与村“两委”干部讨论后,叶翔提出了加快十丈村经济发展“三促进”的工作思路,即“党建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促进十丈换新貌”,同时制定出各项措施,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大办养猪场,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养猪产业发展模式,并组建养猪发展合作社,依托合作社把养殖户组织起来,发展壮大养猪产业,努力把养猪产业打造成为十丈村的主导产业,从而实现“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据预计,2012年十丈村能繁育母猪发展到700头以上,肉猪出栏达到18000头以上,2013年能繁育母猪达到1000头以上,肉猪出栏达到25000头以上。仅养猪这一项,全村人均可增加收入200元以上。
做“农家人”、喝“农家水”、吃“农家饭”、说“农家话”、办“农家事”,听民声、察民情、恤民意、办民事、解民忧……像叶翔一样,全市259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驻村屯以后,走村串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全面掌握贫困村的基本情况,找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截至目前,全市259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共走访农户13000多户,人均走访50户,为做好各项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
■办实事保稳定促和谐
陆川县平乐镇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林斌在走访群众时发现,石村有条河,河虽小,却给河对岸的3000多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更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是造成该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十几年来,修桥一直都是石村村民最大的心愿,但该村收入就靠种点水稻和木薯,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因此只能架几座木桥,但每逢涨水木桥就被水冲走。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曾修建过一座水泥桥,但桥面不到两米宽,现在也已是危桥了。再难也要把桥架起来!林斌和村委干部一商量,决定不等不靠,发动多方力量筹集资金。他多次到南宁与该村外出经商人士商谈,发动他们捐资,又逐家逐户和群众谈心,争取他们的支持。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筹资35万元,村民自筹资金5.8万元。5月6日,大桥动工了,有村民写了一副对联:“桥通财通促发展,同心同德建石村”。
为让贫困村群众真正得实惠,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注重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解决了贫困村群众关注、关心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办了一批好事、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村只有实现了和谐稳定才能更好地发展。广大“第一书记”选派到村后,结合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扫除障碍,促进贫困村社会和谐稳定。如,福绵成均镇社岗村“第一书记”林玲通过深入走访群众、耐心做思想工作等办法,成功化解了驻村池姓兄弟间多年来的屋宅纠纷,使兄弟俩握手言和,避免了矛盾冲突激化升级。社岗村委会主任曾芳对此非常感慨:“咱村的第一书记,不简单哟!有她在,我们的工作压力轻多了!”
■引项目抓产业促增收
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驻村屯以后,注重结合各自优势,找准推进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一方面,结合实际制定村经济发展规划,理清“项目强村”、“产业富村”的科学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积极协调、帮助所在村引资金、上项目,培育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
陆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陆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