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过年的风俗
元宵之夜,尽管寒风凛冽,但又抑制不住那种“做贼”的激动。街上几个小伙伴,趁着朦朦胧胧的月色,悄悄地跑到近街种满冬豆的农田,匍匐于垄间,轻轻地摘那鼓胀鼓胀的冬豆。“有人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快跑!”呼啦,作鸟兽散。想起儿时的“英雄壮举”,心里仍有一股暖暖的感动。其实,“此贼非彼贼”,这是桂东南过年一个叫做“偷青”的传统习俗,这青偷过了,也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转入正轨。当然,现在“偷青”的现象已经少见,那碗滚圆滚圆的汤圆也给乡下注入了文明的气息。
“过年就要在乡下过!”朋友们如是说。40多年了,我一直生活在桂东南的陆川县的城乡之间。或许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年龄的增长,总觉得过年跟平时也相差不大。过年带来的已不是年少时企盼“穿新衣,拿红利”的愉悦,而是岁月老去的象征,过年的心态就有点淡然了。
细细地品味朋友们的话,思着想着,桂东南乡下过年的风俗零零碎碎地在脑海闪动,由模糊到清晰,思绪便不由地腾飞起来。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有客家人传统的文化习俗,过年的氛围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踏入腊月,家家户户便开始忙乎起来,选择阳光充足的日子,搓衣、洗被、清扫房子。看着人们忙碌的身影就知道,年快到了。让人感受过年气氛的,还有那沿街店面摆卖的吉祥物。从腊月十几开始,无论县城还是乡下,只要你从街上经过,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各样的吉祥物、装饰物。灯笼、对联、年画、花饰、布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面对这一切,你的心也不由地提起来,哦!又过年了,家里是否也得买点什么呢?
到了小年,过年的气氛就更加浓郁。洗粽叶,包粽子;打米粉,炸油古;蒸糖糕,炸米花。县南、县北,按照各自的习俗自制年货,让人觉得,年又近了一步。小年后除夕前的一个圩日叫年板街,这是乡下集市最旺的一日,这天,村人大都会赶集,猪、鸡、鹅、鸭,油盐酱醋,衣服鞋袜,烟花炮竹,缺什么添什么。过年了,村人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都会尽可能地采购一些必备的物品,以过个好年。
除夕的乡下是最隆重的。这天,家家户户的当家都会早早起来,看看家里还缺什么,就赶快上街购买。青菜、香菜、芹菜、葱蒜,家里没有的,都要备足。乡下有个习俗,大年初一这天不杀生,自然也包括折蔬菜。除夕的集市也散得很早,下午1时左右就全部收市。买的卖的都要赶着回家杀鸡宰鸭,加上一块有头有尾的猪肉,配成一副“三生”同锅煮熟捞起,再备上清茶净酒、白饭素菜,之后用箩筐装好做成酒担,然后一家大小浩浩荡荡、兴高采烈地到当地的伯公、伯婆社,族上的祠堂、祖屋的厅堂逐一敬拜。乡亲们用这种方式感谢列祖列宗一年来的保佑,又祈祷列祖列宗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这套传统的工序是一定得做的,而且各家各户都要贴门神、贴“利是”,以祈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下午3时多,家家户户便响起“剁剁剁”的斩砧声,此起彼伏,随着袅袅升起的炊烟飘荡,构成乡村独特的年夜曲。下午4时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吃年夜饭。乡下不像城市,城市的人认为除夕的饭应该吃得比平时晚一些,才能吃出除夕的味道,看看现在城市年夜饭的订餐就知道,晚上9时、10时,甚至11时都会有订餐。乡下则不同,乡下的年夜饭是赶早的,一个是为了让从城镇回家吃团圆饭的人早吃早回城镇,而更主要的是,村人认为年夜饭吃得越早,就预示着明年的日子会过得清闲一点。不然,就是年头忙到年尾都没个空闲了。“噼噼啪啦”的鞭炮声从晚上11时半开始,便陆陆续续地响起。到了新旧交接的时辰,寂静的山村再也耐不住地狂喜,鞭炮、烟花、轰天雷响彻云霄。霎时,整个夜空焰光飘舞,闪闪烁烁,烟雾缭绕中,小孩子兴奋得跳起来,大声欢呼:“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的童真,为新春的到来捎上了一份美好的情愫。
大年初一的上午10时多钟,都市的人们可能都还在周公的梦里神游太空,乡下的圩镇却已经热闹起来了,姑娘、小伙子还有小孩子们早早吃过早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三三两两、成群结队涌上圩镇。这时的圩镇,来来往往,举目可见的大都是年轻的、稚嫩的脸孔,再古老的圩镇,在他们充满阳光、青春洋溢的气息中,也会变得春意绵绵,其乐融融。“咚,咚,咚!”随着一阵有节奏的鼓乐声,可以看见舞狮队在一些敞开着门的人家或店铺欢跳雀跃,这是民间组织的舞狮队进行的“雄狮贺岁”。贺岁时,由一个人拿着一瓣青菜或一枝树叶,在鼓乐的伴奏中逗引狮子,或扭动腰身或腾空起跳向户主拜年。接受贺岁的人家会准备一个“红利”,放在屋顶或树梢,由狮子想法拿取。这时,狮子会一而再地向户主敬拜,似是祈求户主把“红利”放到容易够着的地方,可这并不奏效。于是,舞狮队有人出来为狮子搭起人梯,狮子从人梯攀援上去把“红利”拿取。也有的人家把“红利”用绳子扎好,由一个人拿着。要拿到这个由人控制的“红利”难度更大,手持“红利”的人会上下左右摆动绳子逗引狮子前来拿取,有时,“红利”就吊在狮子嘴边,眼看狮子就可以咬到“红利”,谁知,那人手一甩,到嘴的“红利”又飞了。所以,狮子拿“红利”要颇费一番功夫。现在的村人生活好过了,这样的舞狮队已是极少的了。
现代的通讯工具先进了发达了,城里的人该行的礼数可能都在年前行完了。过年时就相互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上网表示节日的祝贺即可。乡村则不然,虽然现在的村人也有许多人家装上了电话,用上了手机,但过年走亲访友还是不可缺少的礼节。大年初二开始,村人便忙着走亲戚,三大姑四姨婆,五舅公六表叔,该走的都走一遍。礼品不多,猪鸡鹅肉拿一点,再加上自制的年货。重要的不是礼品,而是牵扯着的那份亲情。走亲戚的时间,一般都定在正月的初二、四、六、八、十这些双数的日子,以讨个吉利。礼数较重的是头年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虽然不是每个回娘家的女儿都背着一个胖娃娃,但夫妻双双回来那是必定的,一对大阉鸡,一块有头有尾的猪肉,再加上糖果饼干水果之类的物品,相对于普通的探亲,礼数就重多了;有小叔子小姑子的夫家,还会派上小叔子小姑一同前来,以表示对亲家的尊重和对儿媳的厚爱。
“狮子来到你村边,狮子来到你门前,祝你添丁又发财,乖儿聪明又伶俐,长大荣华又富贵……”随着有节奏的鼓号声,一阵阵欢快的狮歌在村中唱响。这便是村里有人家举行出灯仪式。出灯,也是桂东南乡下过年一个比较隆重的风俗,当然这个风俗也不是各地都有的。像陆川县,有这个风俗也是县北、县中的居多,县南就很少了。出灯的时间为大年初十,需要举行出灯仪式的是头年家中添了男丁的人家。灯是纸篾制作的花灯,灯门两边用大红纸书写了灯标,右联为:“谨具/花灯成座喜炮成万/奉/敬/××神前伏吃采纳”,左联是:“沐恩圣士××花主××同敬献”。出灯有单独进行的,也有集体举行的。集体举行的是相当隆重的,添丁的人家都凑了份子,统一请来专门的笛手、舞狮队庆贺。出灯的头晚,笛手到各家各户吹吹打打进行闹灯,笛声激昂、欢快,撩拨着山村寂静的夜晚。大年初十早上,请来的狮队到各家各户迎灯。村上头年出生最早的孩子是灯头,做灯头的人家要多做一盏灯——那便是灯粮。迎灯就从灯头家始迎,由灯娘带着逐家迎接灯子,村上所有的灯迎好后,一起送到当地的庙屋,意在祈求当地的神明接纳这些孩子,并保佑他们长大成人……
这么娓娓道来,桂东南乡下客家人过年的风俗便跃然纸上,古朴而浓郁,传统而热烈,那氛围真的挺有滋有味的。
新闻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创建“六个示范”推进富民强市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玉林 玉林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金湘军主持大会韩元利作政府工作报告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金湘军主持大会。(本报记者陈伟平摄)本报讯(记者李小军)2月9日上午,玉林市第四届人...
陆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陆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