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幻象的重构与复述 读张晓宁诗集《风语如洇》

西安日报 2019-12-06 03:06 大字

风语如洇作者:张晓宁出版社:西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诗人写诗都有一个关键词,放在心上,读者如果能发现和找到这个词,就离读懂诗人和他的诗不远了。张晓宁的关键词是什么呢?通读他的诗,我以为是“洇”。何为“洇”?汉语字典有明确的解释,说“洇”为形声字,从水从因,是指液体连续扩散,比如墨在纸上洇开了。也就是说,张晓宁的诗,是其书写生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闪现出的火花,或者涟漪。

诗人写诗都有一个关键词,放在心上,读者如果能发现和找到这个词,就离读懂诗人和他的诗不远了。出于各种考虑,诗人会把这个词藏在深处,隐在他的诗句里。张晓宁写诗有些年头了,对人生和世道的认识与感知会有不少。那么,张晓宁的关键词是什么呢?通读他的诗,我以为是“洇”。

何为“洇”?汉语字典有明确的解释,说“洇”为形声字,从水从因,是指液体连续扩散,比如墨在纸上洇开了。那么,就是说张晓宁的诗,是其书写生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闪现出的火花,或者涟漪。他身上有一些安静的气质,也是他诗歌的气质。我一直认为,诗人的价值在于说出真相,所以,表面文章,诗人一般是做不出来的。就像树叶是要挂在树枝上的,见点光就摇曳,即使掉在地上,见到风就会飞起。水是安静的,也是深不可测的,在诗性的语境下,彰显生命的意义。作为读者,我只能循着诗人的叙事逻辑,慢慢去体味和解读他的诗歌。

——“生命之风”。一个诗人,如果把自己的诗跟风连在一起,就会有异于常人的书写快感。一粒种子,一经风吹就会盛开,就会舍弃原本沉重的外衣,赤裸地长在土地上,一切不幸与不安都会随风而去。比如《致天使》就是一首这样的诗:“噢/我善良的天使/我纯洁如玉的天使/你是存在于我精神世界里的/一道永不消逝的闪光”。还有一首《致死神》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因为人世间所有的慰藉/正如你预设的那样/都无法使肉体能够搭载灵魂/而我的灵魂或许将终日游荡”。诗人将天使与死神的象征性语义经过多次重建,给读者营造出一个积极而有趣的虚幻之境。张晓宁没有简单地停留于此,而是放眼四方,凡可触及灵魂的物象都被他信手拈来,或比喻,或拟人,由物及我,由表及里,认真打捞潜伏于生活内部的心性之花。

——“自然之歌”。顾名思义,张晓宁是要从生活与生命中那些沉重的话题移步而出,进入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享受造物主赐予我们的明媚与欢畅。一个诗人,无论他写什么,怎么写,都不能离开大自然温润的滋养,去简单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安,因为人类与大自然的本质关系,关乎生命与诗歌的深度与广度。在这个意义上说,诗人和哲学家是殊途同归的。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是写自然之诗的高手,张晓宁是读过叶赛宁的诗歌的,也是深受他诗风影响的。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没有人告诉我/天很阔/但是我看见了天/当云朵侧身而过/你说天还有缝隙/你让我站在云头上/撒下一瓣蝴蝶兰”这些精炼的句子,没有直接写大自然,而是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避开了自然之诗易于流于表面文章的弊端。当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无尽的秘密,必然会让诗人心驰神往,一探究竟。张晓宁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写于1989年的一首诗《芦河》,就是以细腻的笔法、畅达的文风,把一个少年与一条河之间的秘密,写得入木三分。晓宁的家乡在陕北靖边县,芦河从县城流过,养育了他,也就是说诗人的根在这条河边扎着,他的咏唱,不仅有叶赛宁式的欢畅,也有艾青之于大堰河一样的深情与眷恋。

——“爱情方向”。诗歌是诗与人的高度结合,与其说是写诗,不如说是写人。因此,古往今来,大量的传世名作都是爱情诗。虽然张晓宁写爱情的诗不算多,但是,大部分作品是写爱情的伤感与无奈。因为无奈,因为不可得,才显得重要。所不同的是,张晓宁的爱情诗,还有一些温暖与疼痛。比如“我的思绪被一只手粗暴地打断/耳朵里全是你疼痛的声音”“春天是最感性的女人/只要有一点朱红/幻想就会更加丰富”。面对爱情这个老主题,要把一首诗写得众口传扬,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写的人太多,名篇名句又多。张晓宁能把爱情诗写得如此凄美,也是不容易的,足见他的写作,有其独具个性的审美追求。

——“红尘有我”。红尘与人,都有着极不稳定的品质,如何才能抓住那些变化中的不变,需要诗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刻体悟的能力,方可做到;否则,也就不会有“滚滚红尘”这个词了。但凡能在红尘之中立足挺身的人,都是一些有底线、能坚守的人。张晓宁正是悟出了其中的门道,才能写出“红尘有我”的执念,他在诗中写道“而我,绝非圣人/只因在红尘中/像鸟一样飞翔”。红尘中的我,以飞翔的姿势,直面苍生,领受因时空变化而带来的挑战与风险。或展翅高飞,或坐看云起,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度化解郁结,匡扶正气。

——“西安那片天”。这个句子太好了,让人有许多的遐想与猜测。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天呢?在诗人看来,西安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一个名词,而是一个文化和精神向度的所指。那片天,也不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天空,在诗人说出它时,就有了更多宽大的寓意在其中。且看张晓宁是如何说的:“西安那片天/不是很大/但却能包容天下/让所有流浪的心/不再无助地流浪/让所有相似的心情/不再痛苦彷徨”。在接下来的写作中,诗人进一步把“西安”放大至“关中”,写了许多发生在关中大地上的人和事。众所周知,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张晓宁写道:“金色的麦穗/在阳光下/犹如金色的波浪/鸟群从容穿过浓密的麦田/金色的麦穗/柔美地弯下腰/仿佛一片又一片耀眼的风”。诗人以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这个天,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

至此,我总算把这本集子里的诗梳理了一遍,可以看出,张晓宁的诗歌写作,又一次完成了一个诗人在人世间的浅浅风语,还让他的叙述,像水墨滴在宣纸上一样,慢慢地洇开。我仔细观察,还发现,他的风语,由内向外,不断向四周散开,而不是向内的封闭的状态。难怪,他要执意用“风语如洇”这个书名。

新闻推荐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榆林市志愿者服务队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2019年榆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重阳节,小小志愿者为“爷爷奶奶”们读故事表彰先进“小棉袄进大山”志愿...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